盖新房的决定像一剂强心针,让沈家二房每个人的精气神都提到了顶点。家庭会议后的第二天,天还没亮透,周氏就轻手轻脚地起床生火,动作比以往更利索。沈厚德劈柴的力气也仿佛大了几分,院子里回荡着结实有力的“哐哐”声。连沈安都破天荒地不用人叫,自己揉着眼睛爬了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姐姐床边,小声问:“姐,咱们今天就开始攒钱盖大房子吗?”
沈清辞看着弟弟亮晶晶的眼睛,心里软成一团,摸摸他的头:“对,从今天起,咱们一起努力!”
早饭桌上,气氛与往日不同,少了几分日常的琐碎,多了种心照不宣的郑重。粥碗见底后,沈清辞没有急着去开铺,而是拿出了那个宝贝木匣和一本崭新的、用旧账本反面订成的册子。她在扉页上工工整整地写下四个字——“新房基金”。
“爹,娘,”她将木匣推到桌子中央,打开盖子,“咱们现在所有的积蓄,都在这里了。”里面是沉甸甸的铜钱和几块小银角子,是过去近一年全家人起早贪黑、省吃俭用攒下的全部家当。
周氏和沈厚德看着那笔钱,眼神复杂,有骄傲,更有压力。
沈清辞拿起笔,在册子第一行郑重地记下当前的总数,然后抬头看着家人,声音清晰而平稳:“盖一座能住下咱们四口人、带火炕和像样灶屋的瓦房,我粗略算了算,连买地皮、请工匠、买材料,至少需要这个数。”她在纸上写下了一个让周氏倒吸一口凉气的数字。
“这么多?!”周氏捂着胸口,脸色都有些发白,“这……这得攒到猴年马月去啊?”
沈厚德也眉头紧锁,盯着那个数字,沉默地抽了口旱烟。
沈清辞早料到家人的反应,她语气坚定,没有丝毫气馁:“爹,娘,别怕!数字是死的,人是活的!咱们现在铺子生意越来越稳,每天都有进项。只要咱们规划好,开源节流,一点一点攒,肯定能行!我想好了,咱们定个‘第一目标’!”
她伸出两根手指:“第一,在年前,先攒够买一块合适宅基地的钱!地是根本,有了地,心里就踏实了一半!第二,明年开春前,攒出起墙基、买第一批砖瓦木料的钱!只要能动工,后面就好办了!”
她把大目标分解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小目标,周氏和沈厚德的脸色这才缓和了一些。
“他爹,阿辞说得对,”周氏看向丈夫,“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先买地!有了自己的地,比啥都强!”
沈厚德重重地点了下头:“嗯!先买地!地是根!”
“那从今天起,”沈清辞把“新房基金”册子推到母亲面前,“娘,您心细,这账本您来管。每天铺子的收入,除去必要的开销(比如原料、铺租、家里的米面油盐),剩下的,一文不少,都存进这个匣子里!咱们要勒紧裤腰带,能省则省!”
“好!娘一定把账管得清清楚楚!”周氏接过册子,像接过军令状,神情庄重。
“爹,”沈清辞又看向父亲,“地皮的事儿,就得您多费心打听打听了。村头村尾,河边坡地,只要有合适的、主人肯卖的,咱们就留意着。钱的事儿,咱们一起想办法!”
“包在爹身上!”沈厚德把烟杆往鞋底一磕,挺直了腰板,“我明儿就开始打听!”
连沈安都举起小手,踊跃报名:“姐!我也要帮忙!我……我以后不吃糖葫芦了!零花钱也省下来盖房子!”
小家伙的话把大家都逗笑了,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沈清辞搂住弟弟:“好!安安真懂事!不过糖葫芦该吃还得吃,姐给你买!你的任务啊,是好好长大,帮爹娘干点力所能及的小活儿!”
“保证完成任务!”沈安挺起小胸脯,一脸严肃。
目标明确,分工清晰,全家人的心前所未有地凝聚在一起。从这一天起,“盖新房”成了这个家最高的行动纲领。周氏在开销上更加精打细算,连晚上点灯熬油的时间都严格控制;沈厚德干活更加卖力,一有空就往外跑打听地皮的消息;沈清辞则在经营上绞尽脑汁,想着如何能增加收入、降低成本。
就连吃饭时,话题也总是围绕着“新房”打转。
“他爹,我今天听说村南头老刘家那块坡地好像想出手,你明天去问问?”
“娘,今天铺子净赚了比昨天多三十文!我都记账上了!”
“姐!我今天帮娘洗菜了!省了娘好多功夫!”
希望,像一盏灯,照亮了清贫却充满干劲儿的日子。虽然那个目标数字依然庞大,但每赚到一文钱,每听到一点关于地皮的消息,都让全家人觉得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然而,就在全家踌躇满志之际,一个细微的变化引起了沈清辞的注意。这天晚饭时,奶奶赵氏罕见地没有挑剔饭菜,反而在吃完后,状似无意地瞥了周氏一眼,慢悠悠地问了句:“老二家的,我看你们最近……气色都不错啊。铺子生意挺好?”
这话问得平常,但沈清辞却敏锐地察觉到奶奶眼神里那一闪而过的探究。她心里咯噔一下:奶奶是不是察觉到什么了?这盖房的计划,可千万不能在她面前露了馅儿!
喜欢寒门小厨娘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寒门小厨娘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