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王龙突骑支的归附表态,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西域这片暗流涌动的土地上漾开了一圈新的涟漪。
阿史那伦并未在员渠城久留。他知道,一时的震慑只能换来暂时的顺从,真正的稳固需要持续的压力与看得见的利益。他将后续与焉耆国的具体通商、驻军等细节洽谈留给了侯君集即将派来的正式使臣,自己则带着商队,携着焉耆王馈赠的西域珍宝和一份用汉文与焉耆文共同书写的友好盟约,启程返回高昌。
与此同时,裴行俭率领的巡弋骑队也送回了军报。他们在清除三股规模不大的马匪时,遭遇了一股约三百人的精锐骑兵,其战术战法与装备皆非普通匪类可比。短暂交锋中,臂张惊雷弩再次建功,在两百步外精准狙杀其头目,致使敌军溃散。裴行俭审问俘虏得知,这些人果然受乙毗射匮可汗麾下部落首领雇佣,专事袭扰通往大唐的商队。
“乙毗射匮的手,伸得比我们预想的还要长,还要快。”高昌都护府内,侯君集将裴行俭的军报与阿史那伦带回的盟约并排放在一起,面色冷峻,“焉耆虽暂时稳住,但若西突厥大军真个东进,龙突骑支未必靠得住。必须在他下定决心彻底倒向西突厥之前,让他看到更多与我大唐绑在一起的好处。”
他沉吟片刻,下令道:“加派使者,携带重礼,前往龟兹、疏勒、于阗诸国,申明我大唐平定高昌、畅通商路之意,邀其共襄盛举。同时,奏请陛下,速设安西都护府于高昌,派遣长史、司马,管理民政,移民实边,示以长久经营之决心!”
长安,吴王府。
李恪同时收到了来自高昌和焉耆的两份密报。他对于阿史那伦巧妙利用“掌心雷”震慑敌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手段颇为赞赏,更对裴行俭在实战中对新式弩机的运用和战果感到满意。
“告诉雷大锤,臂张惊雷弩的改良方向是正确的,让他根据裴行俭反馈的问题,继续优化,重点是减轻重量,提高野战环境下的可靠性与射速。另外,‘掌心雷’此类小巧火器,可作为辅助手段,由格物司立项,秘密研制,但需严格控制,绝不可外流。”
“是。”王德领命,又道,“王爷,侯大将军奏请设立安西都护府的文书已至中书,朝中议论纷纷。长孙司徒等人似有疑虑,认为劳师远戍,耗费巨大,不若羁縻之。”
李恪冷笑一声:“他们只看到钱粮耗费,却看不到丝路畅通后带来的百倍利益,更看不到掌控西域对遏制吐蕃、突厥的战略价值。羁縻?高昌便是前车之鉴!唯有驻军、设府、移民,将此地真正纳入管辖,方能长治久安。”
他走到舆图前,手指划过焉耆、龟兹、于阗:“西域诸国,城邦林立,并非铁板一块。乙毗射匮能许以草场财货,我大唐难道不能许以更大的商利与安全?告诉沈括,加大通过‘格物轩’向西域输送货品的力度,不仅是丝绸瓷器,还有他们急需的药材、铁器(以农具名义),乃至书籍、历法。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武力征服,更是文明与经济的渗透。”
数日后,一场看似寻常的宴会在吴王府举行。受邀者并非朝中重臣,而是一些颇有影响力的西域胡商、在长安久居的西域学者,以及几位对西域风物颇有研究的文士。宴席之上,所用的器皿多是晶莹剔透的玻璃盏(格物司新烧制成功的样品),所饮的是来自高昌故地的葡萄美酒,佐酒的则是西域传入的胡饼、烤肉。
李恪并未高坐主位,而是与众人随意交谈,询问西域风土人情、物产交通,言语间对西域文化流露出相当的了解与尊重。他甚至能随口吟出几句西域传来的诗歌,与那位学者讨论佛经翻译的得失。
“殿下博闻强识,对我西域之地竟如此熟知,实在令人感佩。”一位须发皆白、来自龟兹的乐师抚胸赞叹。
李恪举杯,微笑道:“大唐海纳百川,西域文明瑰丽多姿,与中原文化各擅胜场。孤以为,丝路畅通,往来不绝,不仅是货殖之利,更是文明交汇之盛事。譬如这葡萄美酒,配以夜光杯,方显其色;传入中原,改良技艺,方能普惠万民。未来安西都护府设立,还望诸位贤达,能多为大唐与西域诸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穿针引线。”
他话语温和,姿态放得极低,却于不经意间,将设立安西都护府、深化与西域联系的主张,悄然传递出去。这些胡商、学者,或许无法直接影响朝堂决策,但他们的言论、见闻,将通过各自的渠道传播开来,逐渐形成一种舆论氛围,淡化西征的“杀伐”色彩,渲染其“通商”、“文明”的积极意义。
宴会尽欢而散。
送走客人后,李恪独自凭栏,望着院中月色。手中犹自把玩着一只盛满琥珀色葡萄酒的玻璃盏,流光溢彩。
“葡萄美酒夜光杯……”他低声吟哦,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武力是开路的斧钺,但要想真正在这片土地上扎根,需要的不仅仅是斧钺。文化、经济、人心,同样是重要的战场。
高昌的惊雷声已然远去,接下来,该是让西域诸国,细细品味这杯由大唐斟上的、混合着力量与诱惑的葡萄美酒之时了。
他知道,乙毗射匮绝不会坐视大唐在西域站稳脚跟。更大的风暴,正在西方天际积聚。
而他,已开始为迎接那场风暴,编织一张更密、更韧的网。
喜欢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