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李世民病重的消息,如同一声闷雷,在看似平静的长安城下炸响。起初只是“偶感风寒,需静养数日”,但接连数日不朝,连最重要的朔望大朝也由李恪独自主持,且宫门守卫骤然增加,百骑司频繁调动,种种迹象都指向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陛下的病情,恐怕远比外界所知要严重。
朝堂之上,表面依旧维持着在李恪掌控下的秩序,漕运新政在排除阻力后稳步推进,萧瑀案的余波也逐渐平息。但暗地里,各方势力的目光都聚焦于那座森严的宫城,无数心思在黑暗中浮动、碰撞。太子虽被禁足东宫,但其母族、旧部并未完全沉寂;其他成年皇子,如魏王李泰、晋王李治等,其背后的支持者亦开始悄然活动。国本未固,至尊染恙,这无疑是在滚油中投入了一星火种。
李恪肩上的担子骤然加重。他不仅要处理繁重的日常政务,稳住朝局,更要每日入宫探视,参与御前会议(尽管皇帝多数时间精神不济),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重臣商议军国大事。他消瘦了些许,眉宇间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但眼神却愈发锐利沉静,如同经过淬火的精钢。
他深知,此刻自己任何一丝慌乱或行差踏错,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引发不可预料的后果。他必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镇定,更加果决。
这日深夜,李恪刚从宫中回到天策府,身上还带着淡淡的药草气息。玄影如同影子般出现在书房。
“殿下,宫中太医令密报,陛下之疾……恐是积劳成疾引发的中风之症,虽经全力救治,然龙体受损非轻,日后……恐难再如以往般操劳国务。”玄影的声音压得极低,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
李恪闭了闭眼,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亲耳听到这近乎判决的言语,心还是猛地一沉。父皇……那个如同山岳般支撑着大唐江山的帝王,终究也是血肉之躯。
“消息封锁得如何?”
“知情者仅限于几位首席御医和长孙司徒、房仆射等核心重臣。宫外虽有猜测,但具体病情尚未泄露。”
“继续封锁!尤其是对东宫和各王府,绝不能让他们知晓详情!”李恪睁开眼,眸光如寒星,“加派我们的人,协同百骑司,严密监控宫禁,尤其是陛下寝宫周围,绝不允许任何可疑之人靠近!”
“是!”
玄影退下后,书房内只剩下烛火噼啪作响。巨大的压力如同无形的巨石压在李恪心头。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深秋的寒风瞬间涌入,吹得他衣袍猎猎作响。夜空无月,只有几颗寒星疏疏落落地闪烁着。
他下意识地望向崔府的方向,那片宅邸在浓重的夜色中只剩下模糊的轮廓,静谧无声。他知道,以她的聪慧,定然早已从近日朝堂与市井的异常氛围中,察觉到了宫闱内的惊变。她没有传来任何讯息,这本身就是一种理解与支持——她知他此刻必定焦头烂额,不愿以任何琐事扰他心神。
这份无声的体谅,在此刻显得尤为珍贵。
他回到书案前,目光掠过那盆罗汉松,忽然很想听听她的声音,哪怕是隔着重重宫墙与街市,感受那份独特的宁静与力量。但他终究什么也没做,只是提起笔,开始批阅那些堆积如山的奏章。他必须稳住,为了父皇,为了这大唐的江山,也为了……那些信任他、依赖他的人。
与此同时,崔府涵月阁。
崔芷柔并未入睡。她披衣坐在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手中无意识地摩挲着那枚羊脂玉佩。父亲崔仁师今日回府后,眉头紧锁,叹息连连,虽未明言,但那凝重的气氛已说明了一切。
山雨欲来风满楼。
她能想象李恪此刻正承受着怎样的压力。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兄弟阋墙之险,如今至尊病重,整个帝国的重量仿佛都压在了他一人肩上。他那样骄傲而坚韧的一个人,此刻该是何等的疲惫与孤寂。
她很想为他做些什么,哪怕只是递上一盏热茶,说一句宽慰的话。但她不能。宫闱禁地,非她所能涉足;朝堂风云,亦非她可公然置喙。她唯一能做的,便是保持安静,不给他增添任何一丝麻烦,并在这远方,默默祈祷他一切安好。
她起身,走到琴案前,素手轻轻拂过琴弦,却并未弹奏出声。此刻任何一丝异常的声响,都可能引来不必要的关注。她只是在心中,默默将那曲《幽兰》弹奏了一遍又一遍,将那份清越、坚韧与不变的守望,寄托于无形的旋律之中,随风遥送。
“殿下,”她在心中无声低语,“愿你如松柏,经霜犹茂;愿你能劈开荆棘,得见曙光。”
她知道,这场围绕皇权的风暴才刚刚开始,未来的日子必将更加艰难。但无论风雨如何狂骤,她都会在这里,如这窗外的梅树,于寒冬中蓄势,静待春暖花开的那一刻。
而她相信,他定然能够挺过这一切。因为他是李恪,是那个在梅林中眼神清亮、志向高远的少年亲王,是那个在朝堂风云中沉稳如山、挥斥方遒的监国。
夜色更深,长安城万籁俱寂。唯有天策府的灯火,与崔府涵月阁窗边那抹纤细而坚定的身影,共同见证着这帝国心脏不眠的夜晚,以及那于无声处,悄然滋长、穿越重重阻碍的牵挂与信念。
宫闱惊变,暗流汹涌。梅影独凭,心向昭阳。
喜欢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