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酒的喜悦气氛在小小的餐厅里弥漫,满桌精致的江南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几杯温润的花雕下肚,师徒几人之间的拘谨渐渐消散,话题也愈发广泛起来。
钱学成先生的夫人蔚樱女士,这位着名的声乐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气质温婉优雅。
她看着忙前忙后、厨艺精湛的何雨柱,眼中满是欣赏,不由得关切地问道:“雨柱啊,看你年纪轻轻,不仅学问做得好,这厨艺更是了得。平时工作这么忙,还有什么别的爱好,能放松放松吗?”
何雨柱刚咽下一口鲜美的莼菜,闻言放下筷子,腼腆地笑了笑:“师母,我平时瞎鼓捣,除了做点吃的,也就……偶尔胡乱哼唱几句,不成调子,自娱自乐罢了。”
“哦?喜欢唱歌?”蔚樱眼睛一亮,她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与传播,对热爱音乐的年轻人天然就有好感,
“都喜欢唱些什么呀?现在的《我的祖国》、《歌唱祖国》这些都会吗?”
“会一点,但唱得不好。”何雨柱继续“谦虚”,心里却在快速盘算。
这时,旁边的化罗庚老师似乎想起了什么,用筷子点了点何雨柱,对蔚樱说:“小蔚,你别听这小子瞎谦虚!
我好像听谁提起过一耳朵,说前几年部队里流传开一首挺提气的新歌,叫什么……《精忠报国》?
调子铿锵有力,歌词也写得大气磅礴,据说就是他捣鼓出来的?好像词、曲、唱都是他一个人包的?”
化教授这话一出,钱学成和蔚樱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钱学成是知道这首歌的,甚至在研究院里也隐约听到有年轻的科研人员哼唱过,那激昂的旋律和饱含家国情怀的歌词,让他这个一心报国的科学家也深受触动。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这作品的创作者,竟然就是眼前这个刚刚拜入自己门下、主要精力都在导弹研制上的年轻人!
蔚樱更是惊讶地捂住了嘴,美眸圆睁:“《精忠报国》?!那首歌是雨柱你创作的?!
哎呀!我可是特意找人来唱过,那曲子写得真是太好了!
格局宏大,旋律既有民族底蕴又有时代气息,尤其是那种豪迈悲壮、誓死报国的气概,表达得淋漓尽致!
你……你竟然还说自己是胡乱哼唱?”
面对两位师长和蔚樱师母灼灼的目光,何雨柱知道躲不过去了,只能继续沿用他早就准备好的“甩锅大法”。
他挠了挠头,脸上露出“憨厚”又带着点“侥幸”的笑容,连忙摆手解释道:
“化老师,蔚师母,钱老师,您们可千万别误会!我可没那么大本事!那首歌……其实不是我创作的!”
“哦?”三人都是一愣。
何雨柱继续编造,表情尽量显得真诚:“是有一次,我无意中在一个旧书摊上,看到一本残破的古谱,里面夹着几页手稿,词和曲都在上面,作者署名处模糊不清,只隐约有个‘佚名’的痕迹。
我看着那词写得荡气回肠,曲子也谱得激昂澎湃,心里喜欢得紧,就默默记了下来。
后来高丽战场,我军将士可歌可泣的事迹传来时,我一时心情激荡,就试着把这首歌哼唱了出来,没想到大家都很喜欢,就这么传开了……
真不是我写的,是那位无名前辈的功劳!我这就是……就是个传唱者!”
他这番说辞,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把功劳都推给了莫须有的“无名氏”。
然而,蔚樱是谁?她是顶级的艺术家,对音乐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和洞察力。
她仔细回味着《精忠报国》那浑然天成的词曲结合,那精准的情绪推进和现代感的作曲技法,根本不像是什么故纸堆里能找到的“古谱”,反而充满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
她看着何雨柱那“诚恳”推辞的模样,越看越觉得这小子是在“藏拙”,是在谦虚!
哪有那么巧,随便在旧书摊就能捡到这种级别的、完全符合当下时代精神又艺术水准极高的作品?
这概率比化教授随手就破解一道世界数学难题还低!
“雨柱啊,”蔚樱笑得意味深长,带着艺术家特有的执着和好奇,“你就别瞒着蔚师母了。
师母是搞音乐的,一首作品是不是原创,有没有灵魂,我大致能感觉到。
《精忠报国》这首歌,它的词、曲、意是高度统一的,充满了创作者澎湃的激情和独特的个人风格,这可不是简单模仿或者拼凑能出来的。
你就跟阿姨说实话,是不是你写的?放心,阿姨就是好奇,跟你探讨探讨艺术,绝不外传!”
化罗庚和钱学成也饶有兴致地看着何雨柱。化教授打趣道:“怎么?在我们面前还藏着掖着?怕我们让你改行去搞文艺工作?”
钱学成也微笑着说:“雨柱,艺术和科学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都需要灵感和创造力。如果真是你的才华,不必过分谦虚。”
何雨柱心里叫苦不迭,这蔚樱师母的眼睛也太毒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