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叫王陵的大臣,是刘邦的老部下,当面向吕雉叫板:“当年高帝杀白马盟誓,你忘了?吕家人不能封王!” 吕雉当场就拉下脸。没过多久,就把王陵的丞相职位给撸了,让他当太傅(虚职),王陵气得回家养老,再也不上朝了。另一个大臣陈平就机灵多了,吕雉问他能不能封吕家人为王,陈平说:“高帝当皇帝,封刘家子弟为王;现在太后掌权,封吕家子弟为王,没毛病啊!” 吕雉听了特高兴。后来王陵质问陈平:“你忘了高帝的盟约了?” 陈平说:“当面跟太后硬顶,我不如你;但保全刘家天下,你不如我。” 这话说得在理——有时候低头不是怂,是为了以后翻盘。
吕雉也不是光靠吓唬人,她懂得拉拢人心。刘邦的儿子们,除了被她弄死的刘如意,剩下的她该拉拢的拉拢,该敲打敲打。比如代王刘恒(后来的汉文帝),他妈薄姬不受宠,吕雉觉得这娘俩没威胁,就没找他们麻烦;齐王刘肥是刘邦的私生子,吕雉本来想毒死他,刘肥机灵,把城阳郡献给吕雉的女儿鲁元公主,还认鲁元公主当“王太后”(等于认妹妹当妈),吕雉一高兴,就放他回封地了。
公元前184年,前少帝慢慢长大了,听说自己亲妈被吕雉杀了,童言无忌地说:“等我长大了,要报仇!” 吕雉一听,这还了得,立马把这孩子囚禁起来,偷偷弄死了,又立了个更小的孩子当皇帝(后少帝)。这时候的吕雉,已经是说一不二的“无冕女王”了,但她也知道,自己活着吕家能风光,自己死了就难说了。
公元前180年,吕雉病重,临死前还在安排后事:让吕禄掌管北军,吕产掌管南军(京城的两支禁军),叮嘱他们:“我死了,大臣们肯定会作乱,你们千万别离开军队,别去送葬,守好皇宫就行。” 《吕太后本纪》记载她的遗言:“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 不得不说,她把身后事想得挺明白,但架不住吕家子弟是群“猪队友”。
吕雉一死,刘氏宗室和大臣们果然动手了。齐王刘襄(刘肥的儿子)率先起兵,打着“诛诸吕”的旗号西进。吕产、吕禄想发兵镇压,却被陈平、周勃给忽悠了。周勃是刘邦的老部下,掌管过军队,他骗吕禄:“你把兵权交出来,回封地当王爷,多好?” 吕禄居然信了,真把北军兵权交还给周勃。周勃一拿到兵权,立马在军中喊:“支持刘家的露左臂,支持吕家的露右臂!” 结果全军都露左臂。《吕太后本纪》写这一幕:“勃入军门,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襢,为刘氏左襢。’军中皆左襢为刘氏。” 掌握了北军,周勃又派人去南军,告诉吕产的部下“赶紧投降,不然杀头”,吕产手下的人一听,全跑光了。
最后,吕产被杀死在厕所里,吕禄被砍了头,其他吕家子弟,不管老少,全被一锅端。这场“诸吕之乱”,其实更像一场“吕家团灭记”,说到底还是吕家子弟能力太差,握着手好牌打稀烂。要是吕雉泉下有知,估计得气得再死一次。
诸吕被灭后,大臣们商量:“现在的小皇帝是吕雉立的,说不定是吕家的种,不能留。” 最后挑来挑去,选中了代王刘恒——因为他老妈薄姬娘家没人,性格也温顺,大臣们觉得好控制。没想到刘恒看着老实,其实心里门儿清,继位后成了汉文帝,开创了“文景之治”,这是后话了。
回头再看吕太后的一生,真是够传奇:从贤妻良母到政治铁腕,从阶下囚到无冕女王,她的狠辣让人胆寒——杀戚夫人、害皇子,手段之残忍,历史上没几个皇帝能比;但她的治国能力又让人佩服——休养生息、稳定政权,为汉朝后来的强盛打下了基础。司马迁在《吕太后本纪》里最后评价她:“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 这评价够高了,毕竟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一个女人能做到这份上,本身就是个奇迹。
有人说她是毒后,有人说她是政治家,其实都对。权力这东西,从来都不看性别,只看手段。吕太后用她的一生证明:女人要是狠起来,真没男人什么事——但前提是,得有脑子,还得有靠谱的队友。可惜,她最后输就输在队友太坑,不然汉朝的历史,说不定真能姓吕。
参考《吕太后本纪》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