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日(二十三),下大雨。在此之前,皇上(朱元璋)因久旱,每日减膳吃素,宫中也都如此,等下雨后再恢复膳食。雨后,群臣请求恢复膳食。皇上说:“大旱成灾,实在是因我德行不够所致。如今虽得雨,但禾苗庄稼焦枯受损必多,纵然吃肉食,又怎能觉得味美?”廷臣答道:“从前周武王克商后,连获丰年,诗人赞颂说:‘安定万邦,屡获丰年。’主上平定海内,拯救生灵,上顺天心,下慰民望,且忧劳勤勉,感动上天降此甘霖,丰年之兆已现。”皇上说:“人事切近,天道幽远,得民心就是得天心。如今想消弭灾祸,只应谨于修身,诚心爱民,或许可报答上天眷顾。”于是下诏免除百姓当年田租。
癸酉日(二十八),下令从今以后凡朝贺典礼不用女乐。参知政事张昶因谋反被杀。
张昶是北平宛平人,在元朝任户部尚书,奉命出使而来。皇上(朱元璋)与他交谈,起初他沉默,后来见他才思敏捷,便留用,多次升迁至参知政事。张昶外示忠诚,内怀阴谋,与杨宪、胡惟庸等人交好。张昶有才辩,见识明敏,熟悉前代典章制度,国家许多建置制度多出自他手,裁决事务迅速果断。张昶常因自己身为元臣却失节,认为必有人议论,心中常常郁郁寡欢。当时扩廓帖木儿兵力尚强,元都未下,张昶曾私下对亲信说:“我若能回归元朝,仍不失富贵。”他暗中派人上书称颂朱元璋功德,劝他及时行乐。皇上对太史令刘基说:“这是想当赵高啊。”刘基说:“确如圣上所见,定有人指使。”皇上不想深究,只斥责了他,烧掉奏书。后来他又劝皇上加重刑法,打击豪强兼并,多次提出盘剥百姓的方法,想使皇上失去人心,暗中为元朝谋划。皇上均未听从。张昶恐惧不安。当时元主以为张昶已死,追赠官职谥号,提拔其子。恰逢平章李文忠攻下杭州,将元朝平章长寿丑的等人押至京师,皇上释放了他们,让他们回元朝。张昶便暗中托付长寿丑的带表章给元主,并寄信给儿子询问情况。恰逢张昶卧病,杨宪前去探望,偶然在他卧室内发现书信草稿,便上奏。皇上命大都督府审问,张昶在供状上写八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皇上起初爱惜其才,还想保全他。等见到他所写的供词,说道:“他决心反叛了,不可赦免。”于是伏法被杀。
甲戌日(二十九),皇上对司法官员说:“任用官员不当,则政事无法治理;施用刑罚不当,则无辜受害。好比薅草,用锄头不谨慎,必伤好苗;惩治奸恶,论罪不当,必伤良善。所以用刑不可不慎重。把人置于刑讯之下,百般折磨,何事不招认?何供得不到?古人用刑,实属不得已。悬挂法令于宫门,使人知晓而不触犯。好比水火能烧人淹人,亲近则受害,远离则无害。水火能养人也能杀人。刑罚本为使人向善,并非为杀人。若不查清实情而轻率用刑,被冤枉的人就多了。所以‘钦恤’二字,是用刑的根本。”
秋七月乙亥日(初一),此前下令挑选俊秀道童充当乐舞生,这时才召集齐。皇上亲临戟门,召学士朱升及范权带领乐舞生入见,安排雅乐进行检阅。皇上亲自敲击石磬,命朱升辨识五音。朱升不能准确辨别,将宫音认作徵音。皇上说:“朱升常说能审音,到辨石磬音时,怎么竟将宫音作徵音?”起居注熊鼎答道:“八音之中,石声最难调和。古时只有后夔能和磬声,所以《尚书》说:‘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皇上说:“石声固然难和,但音乐以人声为主,人声和谐,八音自然和谐。”于是命乐生登台歌唱一曲。皇上又感叹:“古时作乐是为和民心,感通神人,与天地共和谐。近世儒者少有懂音律的,想使音乐和谐,岂不难?”熊鼎又答道:“乐音不需求于外,实在系于君主一心。君主心平气和,则天地之气也和;天地之气和,则乐无不和。”皇上深表赞同。
丙子日(初二),任命郡县官员二百三十四人,制定赏赐及路费标准。赏赐知府、知州、知县彩缎四匹、绢六匹、罗二匹、夏布六匹,其父同等,其母、妻及长子减半。府、州、县副职官员按正职一半赏赐,各府经历、知事同副职,州县吏目、典史按副职再减半,父母、妻、子也按相应比例。路费:知府五十两白银,知州三十五两,知县三十两,同知为知府的五分之三,治中为知府的一半,通判、推官为知府的五分之二。州同知比照府通判,经历及州判官比照府同知减半,县丞、主簿比照知县再减半,知事、吏目、典史均为十两。定为法令。
此前,皇上对中书省大臣说:“新任郡县官多出身平民,到任之初,有的向人借贷,有的侵害百姓。不设法培养其廉洁,要他们奉公守法就难了。”所以赐予路费。
丁丑日(初三),各郡县官受赏后入宫谢恩。皇上告谕道:“自古百姓众多,必立君主统治。否则,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纷争吞并,永无宁日。然天下之大,君主不能独治,必设百官分理,铲强扶弱,奖善惩恶,使百姓安居乐业,然后才能尽力耕作,丰衣足食,缴纳赋税以资国用。我今命你们为牧民之官,百姓所纳租赋就是你们的俸禄。你们应勤于政事,尽心为民。百姓有诉讼,应为其辨明是非曲直,切勿尸位素餐,贪赃枉法,自陷法网。你们前去就任,务必谨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