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常服则是乌纱折角向上巾(翼善冠),盘领、窄袖袍,束带,带饰间或用金、玉、琥珀、透犀(有纹理的犀角)。
皇后的冠服,(按照)周朝制度:追师(官名)掌管王后的首服(头饰),制作副、编、次、追、衡、笄。郑玄说:“副,就是覆盖的意思,覆盖在头上作为装饰,就像汉代的步摇一样。编,是编发做成的,就像汉代的假髻(假紒)。次,是把头发按长短依次排列做成的假发,就是所谓的髲鬄(假发)。追,是雕琢(玉石)的意思。衡、笄都用玉制成,衡垂在副的两旁,正对着耳朵,它的下端用丝线(??)系着瑱(耳塞)。笄,是用来固定(卷好的)发髻的。” 内司服掌管王后的六种礼服:祎衣、揄翟、阙翟、鞠衣、展衣、褖衣。
《三礼图》说:“祎衣颜色为玄色(黑中带红),剪裁缯帛做成翟鸟(雉鸡)的形状,再用五彩描绘,然后缝缀在衣服上作为纹饰。揄翟(翟),青色衣服,剪裁缯帛做成摇动的雉鸡(图案),再用五色描绘。阙翟,赤色,剪裁出翟鸟形状但不加描绘(色彩)。这三种都是王后协助祭祀时所穿的礼服。 鞠衣,黄色,像酒曲上所生的尘(淡黄绿色),是王后亲自采桑养蚕时所穿的衣服。展衣(展与亶通),白色。亶,是诚敬的意思,是王后按礼节拜见君王及宾客的礼服。褖衣,黑色,是王后侍奉君王起居时穿的衣服。”
汉朝皇后的首饰采用假髻(假结)、步摇、簪珥(耳饰)。步摇用黄金做成山形的底座(题),贯穿白珠做成桂枝形状,相互缠绕(相缪)。还有八爵(雀?)、九华、熊、虎、赤罴、天禄、辟邪、南山丰大特(牛形)等六种兽形装饰。各种雀鸟和兽形装饰都用翡翠做羽毛,金底座(金题)、白色珍珠耳珰(珰),周围用翡翠做花饰。入宗庙助祭时穿深青色上衣、黑色下裳(绀上皂下)。朝会时穿亲蚕的鞠衣,青色上衣、淡青色下裳(青上缥下)。
隋代,皇后首饰用大小花树各十二枝。礼服有祎衣、鞠衣、青衣、朱衣四等。祎衣,深青色,衣领和衣袖是织成(特织的提花料子),纹饰为翚翟(雉鸡),五彩,有十二行(等)。穿素纱中单(内衣),黼纹(黑白斧形)领,罗或縠(绉纱)做的袖端(褾)和衣边(襈),颜色都用红色。蔽膝颜色与下裳相同,用??(一种织物)做边饰,绣翟鸟纹三章(行)。大带颜色与衣服相同,用朱、绿色锦装饰,镶青色边。束革带,佩白玉佩,系玄色丝带穿系的组绶。穿青色袜子、鞋,鞋上加金饰。在助祭及朝会、接受册封等重大典礼时穿着它。鞠衣,黄罗质地,织成的衣领袖端,蔽膝、革带及鞋的颜色都与衣服相同,其余部分与祎衣相同。皇后亲自采桑养蚕时就穿着它。青衣(应为褘衣之副?),减去大带及佩绶,用金饰。在按礼制拜见天子时穿它(履礼见天子则服之)。朱衣(等级低于褘衣)如同青衣(规制)。
唐朝皇后首饰采用大小花树各十二枝。礼服有祎衣、鞠衣、钿钗礼衣三等。祎衣,深青色,绘有翚翟(雉鸡),赤色底质,五彩,十二行(等)。穿素纱中单(内衣),黼领,朱红色罗或縠(绉纱)做的袖端(褾)和衣边(襈)。蔽膝颜色与下裳相同,用??(织物)做领缘,边饰上绣翟鸟纹三章(行)。青衣(此处疑指祎衣配套的下裳或中单),革带、大带颜色与衣服相同,大带红色里子,向外镶边(纰其外),上缘用朱红色锦,并悬挂白玉双佩,系黑色丝带的大绶。穿青色袜子、鞋,鞋上加金饰。在朝会接受册封以及助祭时就穿这种服饰。钿钗礼衣,用十二枚花钿装饰,并用杂色丝线,在宴见宾客时穿它。(常服)戴龙凤珠翠冠,穿泥金衣、披霞帔。
宋朝皇后首饰用大小花树各十二枝,两侧有博鬓(鬓发装饰),冠上装饰九龙、四凤。礼服穿祎衣,深青色,织有翟鸟纹,白色质地,五彩十二行(等),青纱中单(内衣),其余规制同唐代。在朝会接受册封、助祭时穿它。鞠衣,黄色,蔽膝、革带、鞋的颜色都与衣服相同。在举行亲蚕礼时就穿它。她的常服是:真红大袖衣,用染成红色的生色(鲜亮)罗做衣领,红罗长裙,红霞帔,用药玉做坠子,红罗背子(长袖对襟长外套)、黄纱衫子(短上衣),白纱襦(短袄)、袴(裤),明黄色裙,粉红纱短衫。
现在拟定皇后的首饰:冠为圆形框架(圆匡),覆盖翡翠,上面装饰九龙、四凤,大花树十二枝,小花树数量相同,两博鬓上饰十二钿。穿祎衣,深青色为底色,绘翟鸟(雉鸡)纹,赤色底质,五彩十二行(等)。穿素纱中单(内衣),黼领,朱红色罗或縠(绉纱)做的袖端(褾)、衣边(襈)和下摆(裾)。蔽膝颜色与衣服相同,用??(织物)做领缘,边饰上绣翟鸟纹三章(行)。大带颜色与衣服相同,红色里子,向外镶边(纰其外),上缘用朱红色锦,下缘用绿色锦。大带两端的纽带(纽约)用青色丝带,并用玉装饰。束革带。穿青色袜子、鞋,鞋用金饰。凡是在朝会、接受册封、拜谒宗庙的时候都穿这种礼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