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元将领王保保派兵侵犯雁门关,占据南北两座山。守关指挥吴均率部抵抗,从卯时(清晨)战至午时(中午)。明军士兵大喊:“援兵到了!”士兵们士气大振,踊跃求战。胡寇听到后,随即解围退走。吴均于是追击并击败了他们。
二十三日(癸巳),调任山东行省参政侯善为四川行省参政。
二十五日(乙未),裁撤各行省的都镇抚司。
二十八日(戊戌),定辽都卫请求设置辽阳府及其下辖县的行政机构,四川行省请求设置叙州府的行政机构。朝廷都予以批准,并命令吏部选拔官员、铸造官印。不久,又废止了设置辽阳府县的命令。
本月,北平、河间、河南、开封、陕西、延安等府州县发生蝗灾,山西汾州发生旱灾。朝廷下诏免除受灾地区的田租。
秋七月初一(庚子),在太庙举行祭祀。
初二(辛丑),因卫辉府胙城县旱灾,下诏免除该县赋税。
广东都卫奏报:“所属雷州卫靠近溪峒,需要控扼蛮夷。但当地蛮夷叛服无常,请求增兵镇守。”朝廷命令增派五千名士兵。
初三(壬寅),命令户部核查记录自渡江(指朱元璋起兵)以来各地遭受水旱灾害的程度,以便优厚地抚恤灾民。
初四(癸卯),出现五彩云。命令御史中丞陈宁兼任国子监事务。
命令儒臣创作祭祀先师孔子的乐章。起初,宋朝祭祀孔子用大成登歌乐。元朝曾打算更换,但未施行,仍沿用宋朝旧乐。明朝开国之初也沿用,到此时才下令重新制作。
初七(丙午),将典牧署改名为典牧所,官秩定为正八品。
和州旱灾,免除今年田租。
大将军、魏国公徐达分别派遣:左副将军李文忠,济宁侯顾时,南雄侯赵庸,颍川侯傅友德,永城侯薛显,巩昌侯郭子兴,临江侯陈德,营阳侯杨璟,都督佥事蓝玉、王弼统领骑兵;右副将军冯胜,右副副将军汤和,南安侯俞通源,永嘉侯朱亮祖,宜春侯黄彬,都督何文辉,平章李伯升,都督佥事张温等人统领步兵;分别驻守在山西、北平等地,伺机擒拿讨伐残余的胡人。派遣指挥李玉入京奏报。太祖下诏批准。
初九(戊申),太阳周围出现异常光晕(矞气)。拿出两万件战衣,赏赐给河南神武等卫所的军士。
嘉定府龙游县下大雨,洋江、雅江江水暴涨,毁坏城墙,淹没百姓房屋。
派遣原元朝降臣卢道兴等人返回北方,招降太尉伯颜不花。他们到达北方后,被王保保的弟弟脱因帖木儿杀害。
初十(己酉),都督佥事叶升等率兵攻打胡寇。胡寇藏匿在悬聚洞中,明军用烟熏洞,熏死很多敌人,活捉一百五十多人。叶升上书建议:“应增筑东山、彭阳、平安三座城池,以镇守边境。”朝廷采纳。
重新设置营造提举司及营造提举分司,每司设正提举、副提举各三员,隶属于将作司。
改内仓监为内府仓,原内仓监令改称大使,监丞改称副使。改内府库为承运库,仍设大使、副使。这些官职均由宦官担任。
在北平等府设置广备等库:北平府称广备库,广平府称大有库,大名府称永昌库,顺德府称大益库,河间府称广成库,保定府称永益库,永平府称大润库,真定府称巨盈库,共八处。每库设大使、副使各一人。
叙州南溪县下大雨,江水上涨,淹没官府和百姓房屋。
增设北平府、永清县等一百零八处府、县的税课司、税课局。
十一日(庚戌),下令增加中书省、御史台官员的俸禄。任命户部尚书吕熙为吏部尚书,安庆知府赵好德为户部侍郎,尚宝司丞张白为侍仪司使。
十二日(辛亥),倭寇侵犯即墨、诸城、莱阳等县,沿海居民多被杀害掳掠。下诏命令沿海各卫所分兵讨伐抓捕倭寇。
十三日(壬子),任命中书左丞胡惟庸为中书右丞相,御史中丞陈宁为右御史大夫。
大将军徐达从临清率军赶赴北平。
十四日(癸丑),原元朝佥院脱火赤等从朵甘(今青海、川西一带)前来归降。下诏赐予他们文绮布帛,并任命为蒙古卫镇抚、千百户等官。
十六日(乙卯),任命宦官金丽渊为秦王府承奉,李清为承奉副;任命刘寿为晋王府承奉副,吴祥为燕王府承奉副,刘旺为楚王府承奉副,潘亨为靖江王府承奉副。
广东都指挥使司奏报:“近来儋州山贼作乱,已调兵剿捕,缴获海船十八艘,杀死贼人二千二百七十多人,生擒五百二十四人。儋州、万州山深地旷,宜设置卫所兵力镇守。”下诏设置儋州、万州两个守御千户所。
胡兵侵犯山西白登县,大同卫所军队将其击败,生擒八十七人。
设置山东乐安州。将其所属之地向南析置出海丰县,隶属滨州;向北析置出庆云县,隶属沧州。
十七日(丙辰),任命兵部尚书乐韶凤为翰林侍讲学士;刑部尚书孙克义、四川行省参政刘仁同为兵部尚书;四川行省参政刘惟谦为刑部尚书;陕西都盐运使朱芾为山东行省参政;吏部尚书詹同为翰林学士承旨,仍兼任吏部尚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