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日,诏令景川侯曹震、营阳侯杨燝、永城侯薛显前往北平监督军队屯田。
甲午日,日本国派僧人明悟、法助等人前来朝贡,没有国书,只有征夷将军源义满给丞相的书信,言辞傲慢无礼。皇帝下令拒绝他们的进贡。
乙未日,夜里,有一颗青白色的流星,尾部有光,从壁宿向西北方向运行,后面有三颗小星跟随,最后在离宫消失。
命令天下各部门的正职官员、首领官在明年正月初一前来朝见。
丙申日,山东都指挥使司请求修筑德州城,预计需要服役的民夫二万六千六百人。皇上不答应。
戊戌日,将殿廷仪礼司使改称为司正,行人司行人、判禄司判禄也称为司正,左右行人、判禄、副都称为左右司副。
兵部上奏:河州茶马司购买马匹,用了五万八千八百九十二斤茶叶,九十八头牛,买到了二千零五十匹马。
己亥日。征召儒士王本等人来到京城,皇帝下令对他们说:“朕观察上古的君臣,必定正直无私,心同气合,这样才能让上天喜悦,让大地欢悦,使山岳湖海献出灵异,于是治理国家、议论治国之道,使国家永远安宁,使百姓得到利益,臣子也昌盛了。朕本是一介平民,遭遇上天变更元朝的气数命运,偶然与群雄并驾齐驱,遭遇很多灾难,面临重重艰难,率领英才俊杰从中原渡过长江向东进军,在这里建立了根基,君临天下,抚育百姓,已经有十三年了。朕一直在考虑如何使国家安定,认为关键在于得到人才,于是向亲近的大臣询问,得到你们这些儒士来朝,朕很想和贤能的人一起治理天下,以安定国家。然而了解人的方法,即使是尧舜也觉得很难,如果表面顺从内心却有不同想法,没有利民济世的诚意,那么不但苍天能明察,实在是辜负了我的心意。所以告诫你们这些儒生,如果志向秉持忠诚,就可以与神明相交,和我一起治理天下,来使天下安定,难道不伟大吗!”
辛丑日,皇帝派使者召见太原府学训导王观、阳曲县学训导李德彰,这是因为给事中刘纬的推荐。
壬寅日,祭祀天上的星辰。任命河州卫军民指挥佥事徐景权为指挥使。
癸卯日夜晚,发生了月食。
乙巳日。天寿圣节这一天,皇上亲临奉天殿接受朝贺,在谨身殿宴请群臣,从此把这当作常例。
占城国王阿答阿者派遣他的大臣大并仑等人向朝廷上表,进贡大象和侍童一百二十五人。
丙午日。开始设置四辅官,祭告太庙,任命王本、杜佑、龚敩担任春官,杜敩、赵民望、吴源担任夏官。皇帝的诏令说:“过去在莘地耕种的人执政,国家就永远安定;在傅岩筑墙的人在朝廷,君主就仁爱,人民就安康。这两位臣子在殷、商相继出现,为君王开创了六百年的大业。这些贤能的人虽然所处的时代相同,但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忠君爱民的道理却是一样的。我的政事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教化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我访问近臣并寻求贤士,所以把你们召来,任命你们为四辅官,兼任太子宾客,职位在公侯、都督之后。一定要使德行符合天意人心,协调好四时,来达到太平盛世,那就一定要谨慎啊。”当初,皇帝召来王本等三人,向他们宣读了诏书。不久后皇帝坐在武英殿西庑,召见各位儒士,让他们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王本等人回答说:“做士人的,以幼时求学、壮年践行所学为贵。然而回顾过去,有些人胸怀使君主圣明、使百姓受惠的志向,却没有遇到英明的君主,使他们的主张不能施行,功业不能建立,白白埋没在世上,像这样的人,难道不让人惋惜吗?现在我们这些人出身草野,愚昧浅陋,学问不足以阐明道理,才能不足以治理世事,错误地承蒙圣上以儒臣的身份召见,参与谋划治国之道。臣等得到陛下的赏识和重用,这实在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又怎能不感到庆幸呢?如果不考虑报答君主,就是在圣明的时代自暴自弃,怎么能被称为士呢?”皇帝很高兴,所以授予了他这个官职,并在太庙中宣告。
丁未日,皇上下诏告诫守令说:“我承蒙天地的庇佑,祖宗的德行,做了华夏与夷狄的君主,已经十三年了,我确立纲领,陈述法度,就是为了使百姓安定。从前因为奸臣专擅权柄,肆意做不法之事,朝廷内外的官员,都不能尽忠职守,只知贪污受贿、损害国政,来触犯国家的法纪。现在你们都出身平民,深知农耕艰难,百姓疾苦,所以才授予你们官职,让我们一起治理天下。你应当竭尽忠诚来报效朝廷,不要重蹈之前的覆辙。如果有原来任职而新官尚未替代旧官的人,如果仍然重蹈以前的错误,轻慢神灵虐待百姓,肆意胡作非为,那么国家有既定的法律来惩处他们。哎呀!为政的关键在于养育百姓,这确实是古代圣王的重要原则;竭尽忠心地做事,这是臣子应当做的,怎么能不谨慎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