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六年(4080年)八月初一壬申日,发生了日食。
甲戌日,皇帝对佥都御史詹徽等人说:“百姓的喜乐忧愁,取决于管理百姓的官员是否贤能;而咨询百姓的得失,惩恶扬善,则取决于风纪官员。”近来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了旧有的常规,处理政事满足于得过且过,上下互相欺瞒,彼此没有忌惮,以至于整个郡县连年都没有听说有什么激励劝勉(民众积极向上)的举措。有的人却说官吏称职民众安乐,哪里知道善恶贵在表彰和区别,措施在于得当适宜。现在身负管理百姓之责的官吏,难道都履行职责了吗?应该有办法考察他们。命令御史和按察司官员巡视郡县,凡是官吏是否贤良,政事的成功与失误,风俗的美好与丑恶,军民的有利之处与弊病,都应该用心考察研究。如果曲从私情违背公义,假托正直来猎取名声,胡乱兴起重大案件,苛刻地查究琐碎之事,放过奸邪之人不去擒拿,见到良善之人不予举荐,这些都是有失职责的行为。你们要宣扬朕的旨意,让他们知道。
丁丑日,(皇帝)命令国子祭酒宋讷到先师孔子庙举行释奠礼。
朝廷下诏天下驿站传送公文,除了奏启类公文用黄包袱包裹,其余文书全部用红包袱包裹。
戊寅日,祭祀大社(土地神)和大稷(谷神)。
己卯日这天夜里,土星侵犯天阕星。
辛巳日。孝慈皇后逝世一周年(小祥:古时父母丧后周年的祭名),朝廷下令在京城禁止音乐、屠宰(牲畜)的活动,在灵谷寺、朝天宫各举办为期三天的斋醮(一种设坛祭祷的仪式)活动。这一天清晨,负责具体事务的宦官在几筵殿中陈设祭祀的礼仪用品。皇上身穿素服,系着乌犀带,走出内殿,来到殿西幕内。皇太子、亲王、皇孙、妃主、皇孙女各自穿着丧服,来到殿前向北站立,赞礼官跪下奏道:“现在是孝慈皇后的小祥祭,请举行祭奠礼。”皇上走出帷帐,来到殿中的香案前面,皇太子以下的侍祭人员按照常规礼仪侍奉祭祀。祭祀结束后,文武百官身穿素服,系着乌角带,到宫门前进香,然后到后右门行奉慰礼。外命妇都到几筵殿进香。皇太子、亲王穿熟麻布做的练冠和九??,去掉头上的绖,背负着版,穿着有辟领的丧服。拜见皇上和百官时就穿白色的衣服,戴乌纱帽,系黑色的角带。皇妃、皇太子妃、王妃、公主戴着熟布制成的盖头,去掉腰部系着的麻带。皇孙头戴熟布制成的丧冠,冠上有七条缝饰,去掉头上的麻绖,背上披着负版,穿着有辟领的丧服。皇孙女戴着熟布做的盖头,解去腰上系着的丧带。宗室成员、驸马戴练冠,去掉头上的首绖。内尚衣官将所释服在几筵殿前正南偏东丙位焚烧。皇太子、亲王又到孝陵去行礼。此前,礼部官员因为孝慈皇后的周年祭日,上奏让天下各个官署举行祭祀。皇帝说:“这固然是礼节,但是礼仪用品等各种花费,都出自百姓,(迎送的人)在路上往来,也非常劳累烦扰。”而且皇后在世的时候,曾经问我:‘天下百姓安宁吗?’我对她说:‘你的提问很好,但这件事不是你能决定的。’皇后说:“陛下是天下人的父亲,我有幸为天下人的母亲,天下的百姓都是子女,他们是否安宁,怎么可以不知道呢?”现在皇后的遗言还在耳边回响,却想要用小祥(祭祀)耗费天下百姓的钱财,这很不符合皇后的心意啊。他制止了这件事。
壬午日,兵部奏请制定永宁茶马司用茶换马的价格,应当按照河州茶马司的旧例,凡上等马每匹给茶四十斤,中等马三十斤,下等马二十斤。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甲申日,朝廷派官员祭祀历代帝王。
乙酉日,祭祀太岁、风云、雷雨、五岳四镇、四海四渎、山川、月将、城隍等神。
派遣官员祭祀旗纛。
任命茹太素为刑部都官部主事,不久升为试郎中。
建昌卫指挥使安配月鲁帖木儿等人进献马匹,皇帝下令赐给他们数量不等的丝绸和钞锭。
丙戌日,把东阁大学士吴沉降职为翰林侍书,这是因为进宫讲学迟到,被考功监弹劾的缘故。不久改任为国子博士。
丁亥日,举行夕月礼。会稽县有百姓依附绍兴卫指挥高谦,高谦嘱托会稽县典史满整免除那百姓的徭役,满整不听从,高谦就鞭打满整,满整向朝廷申诉。皇帝说:‘高谦是武将,怎么能与百姓交往,破坏法律呢?’等到高谦与百姓们来到京城后,都认了罪。于是命令兵部告诫武臣,从今以后,如果有接受百姓请托而刁难官吏的,都要判罪且不予赦免。
戊子日,奖赏温州、台州二卫将士擒杀倭寇有功的人,共计一千九百六十四人,分别赏赐给他们文绮、钞、布、衣物等,赏赐多少各不相同。
皇上召集应天府官员说:“京师是首善之地,居民应当学习礼义,崇尚善道,为天下人做表率。最近听说京城的百姓有很多人请求担任皂隶,这不是改善风俗的好办法。于是皇帝禁止了这种行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