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笛声如同附骨之蛆,在城市的脉络中隐隐回荡,驱赶着三个携带秘密的亡命者。他们不敢走大路,只能在废弃工厂、拆迁区和荒草丛生的地带穿行,朝着城市边缘那片早已被遗忘的废弃码头区前进。
7号码头。这里比之前陈默到过的3号码头更加破败荒凉。巨大的吊机锈蚀成了扭曲的骨架,木质栈桥大多已经坍塌,只剩下几根孤零零的木桩矗立在浑浊的江水中。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水腥味和垃圾腐败的气息。
按照坐标指引,他们找到了第三泊位。这里的水面相对平静,水下是深色的淤泥和废弃的沉物。
“水下?”李雯看着泛着油污的江水,眉头紧锁。她手腕的旧伤最忌碰水。
林栋没有说话,他仔细勘察着泊位周围。在岸边一个半塌的岗亭后面,他发现了一个被杂草掩盖的、锈迹斑斑的铁柜。柜门没有锁,里面放着三套老式但密封完好的潜水装备,以及一个防水手电。
“看来有人早就为我们准备好了。”林栋检查着装备,语气凝重。这更印证了那个神秘信息源的存在,以及其准备的周全。
没有时间犹豫。远处似乎有车辆引擎声靠近。
“快!换上!”林栋低喝道。
三人迅速换上沉重的潜水装备。冰冷的橡胶贴合皮肤,带来一种与世隔绝的窒息感。陈默和李雯是第一次使用这种装备,在林栋的快速指导下,才勉强掌握了呼吸器和面罩的使用方法。
“跟着我。”林栋打了个手势,率先潜入水中。
江水冰冷刺骨,能见度极低。手电的光柱在浑浊的水中只能照亮前方一两米的范围。水下是废弃的轮胎、破碎的木板和纠缠的水草,如同一个水下坟场。
陈默紧跟着林栋,努力克服着水下带来的压迫感和恐惧。他紧紧抱着那个装着硬盘的防水袋,仿佛那是他唯一的浮木。李雯跟在最后,小心地避让着水下的障碍物,受伤的手腕传来阵阵刺痛。
下潜了大约五六米深,在泊位下方的混凝土基桩丛中,林栋的手电光锁定了一个被伪装成岩石的圆形金属舱口。舱口边缘有手动旋转的阀门。
林栋示意陈默和李雯稳住,自己上前,用力转动阀门。阀门发出沉闷的嘎吱声,显然很久没有开启过。随着最后一下转动,舱口向内弹开一条缝隙,一股强大的吸力从里面涌出,卷起水底的泥沙。
林栋率先钻了进去,陈默和李雯紧随其后。
舱门在他们身后自动合拢,将江水隔绝在外。他们进入了一条充满空气的、向上倾斜的金属管道。爬出水面,脱下沉重的潜水装备,三人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干燥、充满机油和金属气味的小型过渡舱内。
过渡舱的另一端,是一扇厚重的气密门。门旁边有一个简单的按钮。林栋按下按钮,气密门嘶嘶地向内滑开。
门后的景象,让三人再次屏住了呼吸。
这是一个不算太大,但设备极其精良的地下码头控制室。墙壁上是各种老式但依旧亮着指示灯的控制面板和雷达屏幕,显示着码头周边的水域情况。房间中央是一个巨大的沙盘,精确地还原了港口区乃至部分城市的地下管网和建筑结构,其中一些路径用红色的线条特别标注出来——那正是李文笔记中“迷宫”图的完整版!
而在控制台前,背对着他们,坐着一个穿着灰色工装、头发花白的背影。听到动静,那个背影缓缓转过了椅子。
当看清那人面容时,陈默失声叫道:“周师傅?!”
正是那个将李文笔记交给陈默后,声称要回老家种地的港口退休维修工,周永康!
周师傅脸上没有了之前的朴实和沧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疲惫和一种洞悉世事的清明。他看着浑身湿透、惊魂未定的三人,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笑容。
“比预计的晚了七分钟。”他声音沙哑地开口,“‘影卫’的狗鼻子,比以前更灵了。”
“周师傅……你……你就是‘摆渡人’?那个信息源?”陈默感到难以置信。这个看起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退休工人,竟然是隐藏得如此之深的关键人物?
“ ‘摆渡人’不是我。”周师傅摇了摇头,指了指这个控制室,“我只是这个‘渡口’的看守人。真正的‘摆渡人’……是这套系统,是这条几十年前为了应对最坏情况而修建的、连接着城市地下迷宫和外部水道的秘密逃生网络。”
他站起身,走到那个巨大的沙盘前,手指沿着那些红色线条滑动:“李文的笔记,只记录了‘迷宫’的一角。完整的网络,远比你们想象的复杂。这是‘曙光研究所’(‘灯塔’前身)建设初期,少数还有良知的人,瞒着‘创世纪’派系,秘密修建的‘诺亚方舟’计划的一部分,是为了在疯狂失控时,保留最后的火种和证据。”
他看向陈默怀里的防水袋:“看来,你们拿到了赵明远留下的东西了。”
“您也是‘守墓人’?”李雯问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