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黑云山的轮廓还笼罩在淡淡的薄雾中,营地内却早已人声鼎沸。
独立旅和 386 旅的指战员们背着装备,迅速在指定区域集结,队列整齐如刀削,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坚毅的神情,眼中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
“全体都有!立正!” 随着一声嘹亮的口令,两支部队的集结场上瞬间鸦雀无声,只有风拂过军旗的 “哗啦啦” 声。
曾夏勇和陈旅长并肩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下方密密麻麻的队伍,心中满是感慨 —— 这是一支由钢铁铸就的雄师,即将向着晋东南的日军发起冲锋。
清晨六点整,天空中传来一阵轰鸣。
两架银灰色的空警 2000 预警机缓缓升空,机翼下的雷达罩缓慢旋转,如同两只锐利的眼睛,开始扫描晋东南方向的空域。
四架歼 16 和四架歼 10C 战机紧随其后,组成护航编队,在预警机两侧飞行,形成严密的空中防护网。
独立旅参谋长陈定国就在其中一架空警 2000 上,他坐在指挥舱内,盯着面前的雷达屏幕,手指不时在键盘上敲其后,组成护航编队,在预警机两侧飞行,形成严密的空中防护网。
“各单位注意,预警机编队已升空,正在前往晋东南空域执行预警任务,各战机编队按计划展开行动。” 陈定国的声音通过无线电传到每一架战机的座舱内,飞行员们齐声应答,驾驶着战机向着各自的任务区域飞去。
紧接着,剩余的 6 架歼 16 和 26 架歼 10C 战机也陆续升空,它们的任务是为 30 架轰 6K 轰炸机护航。
轰 6K 轰炸机挂载着巡航导弹和航空炸弹,机身庞大却异常灵活,在战机的护航下,缓缓向着晋东南日军据点的方向飞去,准备对日军的重要目标实施精准打击。
陆航团的机场上,同样一片忙碌。
四个攻击大队的武直 10 战机已经完成起飞准备,机翼下挂载着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弹巢,如同蓄势待发的猎鹰。
左路军和右路军各配备一个攻击大队,每个大队 12 架武直 10,它们将伴随地面部队行动,为地面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打击日军的坦克和火力点。
侦察大队的 6 架直 19 战机率先升空,它们体型小巧灵活,配备了先进的侦察设备,将提前飞抵日军据点上空,侦察日军的兵力部署和工事情况,为地面部队提供详细的战场情报。
通用大队的 6 架直 20 和运输大队的 6 架直 8B 战机也随后起飞,直 20 将负责运送特战队员执行渗透任务,直 8B 则搭载着弹药和物资,随时准备为地面部队提供补给。
中路军的空中力量更为雄厚,两个作战大队共 24 架武直 10 战机整齐排列在跑道上,引擎轰鸣,尾焰喷射出橘红色的火焰,随后依次升空,在天空中组成整齐的编队。
12 架直 19 侦察战机、12 架直 8B 运输战机和 12 架直 20 通用战机也相继起飞,与武直 10 战机汇合,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空中作战集群,为中路军攻打长治提供全方位的空中支援。
地面上,装甲部队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独立旅的 99A 坦克如同钢铁巨兽,履带碾过地面,扬起阵阵尘土,车身的复合装甲在晨光下泛着冷光,125mm 滑膛炮直指前方。
04A 步兵战车紧随其后,车载机关炮和反坦克导弹随时准备开火,车厢内的步兵战士们手握 191 步枪,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山猫突击车灵活穿梭在装甲部队之间,车身小巧却功能强大,有的搭载着重机枪,有的配备着反坦克火箭筒,还有的装载着通讯设备,成为战场上的 “多面手”。
PLZ05 自行榴弹炮和 PCL181 车载榴弹炮整齐排列,炮管高昂,随时准备对日军据点发起炮火覆盖;
PHL191 火箭炮的发射管如同利剑出鞘,370mm 的火箭弹已装填完毕,只需一声令下,就能将日军阵地化为火海。
防空部队的陆盾 3000 和红旗 16、17 防空导弹车也不甘示弱。
陆盾 3000 的 30mm 速射炮转动灵活,雷达系统 24 小时运转,严密监控着低空空域;
红旗 16、17 防空导弹昂首挺立,如同忠诚的卫士,随时准备拦截来犯的日军战机和导弹。
386 旅 771 团、772 团的装备同样精良。
15 式轻型坦克灵活机动,适合山地作战,105mm 线膛炮威力十足;
08 式步战车速度快、火力强,能有效支援步兵作战;
PCL181 车载榴弹炮和 PHZ11 火箭炮虽在口径和射程上略逊于独立旅的装备,但在战士们的熟练操作下,同样具备强大的战斗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