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率:18%】
【失败后果:林舟被贴上‘冒进’、‘纸上谈兵’的标签,政治前途终结。周书记的改革思路受挫,威信受损。】
看着沙盘上那个低得令人心惊的成功率,和那条标注着鲜红字体的失败后果,林舟的心却没有丝毫动摇。
18%的成功率,对于别人而言,是万丈深渊。但对于拥有沙盘的他来说,这18%的背后,是一条可以被计算、被优化、被实现的清晰路径。
他要做的,就是将另外82%的失败可能性,在沙盘中一一推演,找到它们的死穴,然后在现实中,提前规避,或者,一击致命。
车子缓缓驶入省发改委的大院。马叔的话应验了。
当林舟一行四人走进办公大楼时,那种感觉格外明显。大厅里,走廊上,那些平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同事们,目光像被磁石吸引的铁屑一样,不约而同地投了过来。
那些目光很复杂。有好奇,有探究,有羡慕,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窃窃私语声在他们经过后,又在他们身后响起,像潮水一般。
“看,就是他,林舟。”
“听说红山县那个案子就是他捅上去的,直接通了天了。”
“我的天,这么年轻?我还以为是个三头六臂的煞神呢。”
“听说今天上午,省委办公厅的车,亲自来接的他。”
“嘶……这是要一步登天了啊。”
李瑞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将衬衫下摆重新塞回裤腰,脸上带着一种“与有荣焉”的矜持,享受着这“万众瞩目”的时刻。他甚至想学着领导的样子,对周围的同事们微笑着点点头,结果因为太过激动,表情管理失控,笑得像个不太聪明的地主家傻儿子。
林舟目不斜视,步履沉稳地向前走。他知道,从今天起,他再也不是那个可以被随意打发去整理资料的“书呆子”林舟了。他的一举一动,都将被无数双眼睛盯着,被无数种心思解读。
还没走到自己的办公室,一个熟悉的身影就从前面的主任办公室里快步走了出来。
是孙宏斌主任。
“小林,你们回来了。”孙主任脸上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关切笑容,语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亲近,“路上辛苦了。红山县条件差,看你都瘦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极其自然地走到了林舟的身边,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顺势带着他往自己的办公室方向走。这个动作一气呵成,既显亲密,又向周围所有围观的人,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号:林舟,是我的人。
李瑞、马叔和苏晓默契地停下了脚步,看着林舟和孙主任走进了那间他们平时需要敲门汇报工作才能进入的办公室。
孙主任的办公室里,窗明几净。他亲自从柜子里取出一罐茶叶,手脚麻利地为林舟泡上了一杯茶,袅袅的茶香很快在房间里弥漫开来。
“尝尝,朋友从武夷山带回来的大红袍。”孙主任将茶杯推到林舟面前,自己则在办公桌后坐下,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
他没有问任何关于省委大院的事情,一个字都没有提。那是一种高级别的政治默契。他只是像拉家常一样问道:“红山县的事情,都处理妥当了?”
“基本处理完毕。后续的工作,秦峰副县长他们会跟进。”林舟回答。
“嗯,那就好。”孙主任点了点头,十指交叉放在桌面上,身体微微前倾,“小林啊,这次红山县之行,你做得非常出色。既解决了项目落地的障碍,又为省里挖出了一个大毒瘤,一举两得,一箭双雕啊。”
他顿了顿,看着林舟,目光里多了一丝深意:“我听说了,上面对你的评价很高。说你是有勇有谋,是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闯将。”
林舟没有接话,只是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孙主任继续说道:“关于那个‘红山模式’的总结报告,你有什么初步的想法没有?这件事,现在是咱们发改委的头等大事。上面非常重视,我也非常重视。你需要任何支持,人、财、物,只要我能调动的,你尽管开口。委里会给你成立一个专门的课题小组,全力配合你。”
这番表态,已经不仅仅是支持了,而是倾尽全委之力的保驾护航。
林舟放下茶杯,看着孙主任,他知道,现在是时候交底了。
“孙主任,感谢您的支持。”他平静地开口,“这份报告,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复杂,也更重要。它不仅仅是对红山县工作的总结,上级领导的意思是,希望我们能以红山县为蓝本,拿出一套能够适用于全省其他贫困地区的、可复制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孙主任脸上的笑容,在听到“适用于全省”和“系统性解决方案”这两个词时,微微凝固了片刻。
他是一个在官场浸淫多年的老人,瞬间就明白了这句话背后那泰山压顶般的分量。
一个县的成功,可以是偶然,是特例。但要将这个模式推广到全省十七个情况各异的贫困县,这已经不是一个项目报告,而是一项庞大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政治工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