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桐皇学园的训练馆,庆祝胜利的轻松氛围已然被一种目标明确的紧张感所取代。虽然正式的针对性训练要等到明天才开始,但核心成员们已经不约而同地聚集了起来。
青峰大辉甚至比其他人来得更早,他虽然没有进行高强度练习,却罕见地没有睡觉,而是靠在墙边,有一下没一下地对着空气做着投篮手势,眼神里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显然,“对手是黄濑”这个消息,像一剂强效兴奋剂,驱散了他平日的懒散。
桃井五月则彻底化身数据狂魔。她在会议室里架起了投影仪,面前并排摆着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好几个厚厚的文件夹,里面装满了她整理打印出来的资料。屏幕上正同时播放着多段比赛录像——海常高中时期的三场小组赛,以及几场初中时期帝光中学的关键比赛,甚至还有几段非正式练习赛的模糊影像。
陈屿川坐在她旁边,神情专注地看着屏幕,偶尔会抬手示意桃井暂停或回放某个片段。今吉教练抱着胳膊站在他们身后,镜片后的目光锐利。
“首先确认一点,”桃井的声音带着工作状态下的清晰和快速,“黄濑君的‘完美无缺的模仿’基础能力,在进入高中后,随着身体能力的进一步成长和经验积累,覆盖范围和精度都提升了。”
她敲击键盘,调出几个并列的视频窗口。一个是初中时期黄濑模仿青峰的无定式投篮,另一个是高中小组赛中他使用同样技巧得分的片段。
“看这里,”桃井用激光笔指着屏幕,“初中时期,他模仿青峰君的投篮,更多是形似,追求的是出手点的诡异和不可预测性。但高中时期,他加入了自己对身体控制的理解,在保持不可预测性的同时,投篮的稳定性,或者说‘在高速高对抗下的完成度’,明显更高了。”
青峰不知何时也凑了过来,看着屏幕上那个熟悉又陌生的金发少年用自己的方式得分,嗤笑一声:“花里胡哨,本质还不是学我的。”( ̄ω ̄;)
“不仅如此,”桃井切换画面,表情更加严肃,“我发现了更棘手的情况。他进化出了‘融合模仿’的能力。”
“融合模仿?”今吉教练挑眉。
“是的。”桃井点头,快速调出一段海常对阵一支以防守顽强着称的队伍的录像。画面中,黄濑凉太在弧顶接球,面对两名防守队员的包夹。他突然一个极快的大幅度体前变向,动作间依稀能看到青峰那种爆发式突破的影子,瞬间甩开了第一个防守人半个身位。就在补防队员封堵他突破路线的瞬间,他却没有任何征兆地急停,身体以一种极其标准、甚至略带僵硬的姿势跃起,手腕柔和地将球拨出——那姿势,赫然是绿间真太郎的超高抛物线三分球!
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近乎完美的弧线,空心入网。
“这是……”陈屿川的瞳孔微微收缩。
“模仿青峰君的突破启动,衔接绿间君的三分投篮。”桃井暂停画面,肯定地说,“将不同‘奇迹的世代’成员,甚至可能是其他优秀球员的招牌技术,根据场上情况,拆解、组合,形成新的、更具威胁的进攻方式。这就是他现在的‘完美无缺的模仿’。”
会议室里安静了一瞬。单一模仿已经足够难缠,而这种将多种绝技融会贯通的能力,无疑让黄濑的威胁等级呈几何级数上升。他几乎成了一个移动的武器库,可以随时根据对手的防守策略,切换最致命的攻击组合。
“真是个麻烦的家伙啊。”今吉教练摸了摸下巴,语气却听不出多少苦恼,反而带着点“果然很有趣”的意味。
“但是,再完美的能力也有其局限。”桃井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了属于数据分析师的自信光芒,“经过对总共超过20小时比赛录像的逐帧分析,我整理出了‘黄濑模仿弱点’清单。”
她操作电脑,投影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列表:
1. 观察与解析时间: 对于单一、相对固定的技术动作,黄濑凉太几乎可以瞬间模仿。但对于复杂的、多人参与的战术配合,或者是他第一次见到、结构特别精密的个人技术,他需要一定的观察时间来进行解析和身体模拟。根据数据统计,这个观察时间平均在3秒以上。如果战术执行速度足够快,在他完成解析前就结束进攻,他的模仿将无从谈起。
2. 体力消耗: “完美无缺的模仿”对身体的负荷极大,尤其是模仿那些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如青峰的爆发力、紫原的力量)或者动作本身反关节、高难度(如绿间的超远三分)的技术时,其体力消耗速度比进行同等强度普通攻防要快20%左右。持续的高强度模仿,会加速他的疲劳。
3. 特定节奏不适应: 这是最新发现,可能与他自身节奏感和对手的特殊性有关。”桃井看向陈屿川,“在分析他小组赛一次试图模仿对手控卫传球组织的片段时,我发现他在模仿屿川君你的传球时,会有一个非常细微的、大约0.3秒的迟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