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的河道两岸,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用混凝土浇筑的现代化码头。数十台巨大的、由蒸汽驱动的起重机,正挥舞着钢铁长臂,有条不紊地从一艘艘巨大的远洋货轮上,吊起集装箱大小的货柜。一条条铁轨,如同蜘蛛网般,从码头直接延伸到内陆,满载着煤炭、铁矿石和各种货物的火车,发出轰隆隆的声响,往来不息。
这里没有伦敦码头的混乱与喧嚣,只有一种令人敬畏的、属于工业时代的秩序与力量。这里的规模、效率和组织度,远远超过了他所见过的、世界上任何一个港口。
下了船,他被安排住进了一间专门为外籍顾问准备的宿舍。在这里,他见到了许多和他一样,来自欧洲各国的“归化公民”——有来自德意志的化学家、来自法兰西的数学家,甚至还有几位来自奥斯曼的、擅长火炮铸造的工匠。他们在这里,享受着优渥的待遇,唯一的任务,就是将他们的知识,传授给那些谦逊而又聪明的东方学徒。
几天后,根据他的申请,他被带往了传说中的、整个帝国工业的心脏——西山工业区。
如果说天津港的景象,只是让他感到了震撼,那么西山的所见所闻,则几乎将他过去二十多年建立起来的世界观,彻底击碎。
他看到了那座如同钢铁巨兽般盘踞在大地上的联合炼钢厂,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吐着滚滚浓烟,将天空都染成了灰色。厂房之内,是奔腾不息的、如同河流般的 molten 铁水,和震耳欲聋的蒸汽锤击打声。他亲眼看到,一块块烧得通红的钢坯,通过一套他前所未见的流水线传送带,被一步步地轧制、切割、成型,最终变成一根根标准的、可以用来铺设铁路的铁轨。整个过程的效率,比他在曼彻斯特见过的最先进的工厂,还要高出数倍。
他参观了巨大的兵工厂,看到了那些曾经在海上给予他们毁灭性打击的三百零五毫米主炮,是如何在一群带着眼镜的、文质彬彬的工匠手中,被精确地镗制出来。
他还被带到了与工业区配套的西山书院。在这里,他所受到的冲击,甚至超过了见到炼钢厂。学堂里,不仅仅有男孩,还有许多剪着短发、穿着统一蓝色布裙的女孩。他们坐在一起,学习的不是之乎者也的古老经文,而是几何、物理、化学这些在欧洲也只有少数贵族才能接触到的“新学问”。
在一个晴朗的下午,他甚至在书院的操场边,看到了让他目瞪口呆的一幕——一群年轻的女孩,在一位女先生的带领下,正追逐着一个黑白相间的皮球,进行着一场激烈的、他只在英国的乡村见过的、属于男人的“足球”运动!她们奔跑着,叫喊着,脸上洋溢着的,是一种他从未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女性脸上见过的、充满活力的、自信的光芒。
陪同他的大明官员笑着解释说:“这是护国首相提倡的,他说,健康的身体和解放的思想,是创造新国民的基础,无论男女。”
夜晚,爱德华回到了宿舍。他点亮了桌上的煤油灯,摊开了一本厚厚的日记。他感到自己的大脑一片混乱,无数的画面、声音和想法,在他的脑海中翻腾。他想写点什么,却又不知从何下笔。
最终,他颤抖着笔尖,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共和纪元二十七年,冬。于大明帝国,北平西山。”
“我们称他们为野蛮人,但他们的城市,比伦敦更干净,他们的港口,比鹿特丹更有效率,他们的工厂,比曼彻斯特更宏伟。我们嘲笑他们的皇帝是独裁者,但他们的平民,无论男女,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他们的识字率,甚至可能比我们英格兰的许多贵族还要高。”
“今天,我看到了一群东方女孩在踢足球。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我们引以为傲的所谓‘文明’,那种建立在血统、神权和贸易壁垒之上的、精致而又脆弱的优越感,在这些充满了蓬勃生机与理性之光的东方人面前,是否真的那么先进?”
“或许,纳尔逊爵士在‘胜利君王’号的烈火中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才是对这场战争,乃至对我们整个时代,最精准的判决。”
“我们,不是输给了一群东方人。”
“我们输给的,是一个全新的,我们还完全无法理解的,时代。”
喜欢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