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中心内,熟悉的警报声再次响起,但这次的音调与之前任何一次都不同——它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熟悉感,仿佛遥远的回忆被突然唤醒。
“检测到熟悉的信号模式,”技术员报告的声音带着不确定,“匹配...匹配21世纪地球的无线电频谱!”
全息屏幕上,信号波形逐渐清晰——那是电视广播的载波信号、卫星通讯的数字噪音、甚至是早期互联网的TCP/IP握手协议。所有这些信号都带着21世纪地球特有的“指纹”。
顾晓婷最先反应过来:“这不可能!我们是从21世纪地球穿越来的,那个时代的技术怎么可能传到这个维度?”
林默涵眉头紧锁:“除非...这不是我们的地球。”
团队立即调动所有监测设备,对信号源进行精确定位。结果显示信号来自一个邻近的维度分支,时间流速与大唐维度不同,那里似乎正处于21世纪初期。
“一个平行宇宙?”苏羽猜测道,“还是某种维度镜像?”
更深入的分析带来了更大震惊:这个“地球”的历史与他们熟悉的几乎完全相同,直到某个分歧点——那里没有发生导致他们穿越的实验室事故,科学发展沿着正常轨迹前进。
“就像一个没有我们存在的平行世界,”顾晓婷喃喃道,“我们的地球‘本该’有的样子。”
递归族对这个发现表现出极大兴趣:“维度镜像现象很罕见但并非未知。有时维度间会产生‘回声效应’,一个维度的重要事件会在邻近维度产生镜像。”
林默涵做出了谨慎的决定:“尝试建立通信,但必须极其小心。我们不能干扰一个低技术文明的自然发展。”
通信建立比预期困难。那个地球的技术水平无法接收大唐的先进通信方式,团队不得不“降级”他们的技术,使用原始的无线电广播。
第一次接触尝试选择了最谨慎的方式:发送一系列数学序列和基础科学常数,模仿人类早期尝试与外星文明接触的方式。
几周后,他们收到了回应——一组类似的数学序列,加上一个简单的位图图像:人类形象举手示意的剪影。
“他们理解了!而且做出了友好回应!”顾小兰兴奋地跳起来。
但接下来的发现令人不安:监测显示那个地球正面临一系列全球性危机——气候变化加速、资源枯竭、国际紧张局势升级,仿佛正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就像看到自己家的老照片,却发现照片里的房子正在着火,”柳青妍轻声说,“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团队内部爆发激烈争论:是否应该干预?如何平衡“不干涉原则”与“文明保护责任”?
递归族提供了宝贵视角:“在我们的维度观中,所有可能性同时存在。帮助一个可能性不一定会消灭其他可能性,反而可能创造新的分支。”
最终,团队决定采取有限度的“指导性干预”——不直接提供技术,而是发送科学知识和预警信息,以“外星文明建议”的形式帮助那个地球避免灾难。
他们精心准备了一系列信息包,包含能源技术、环境科学、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全部编码为那个时代能够理解的形式。
信息发送后,效果立竿见影。那个地球的科学家很快理解了这些信息的价值,全球合作加速,技术突破频传。几个月内(大唐时间),那个地球的二氧化碳排放开始下降,可再生能源比例急剧上升,国际冲突出现缓和迹象。
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那个地球开始强烈要求与“外星导师”直接见面,甚至发起了全球签名运动。
“他们把我们当成了救世主,”林默涵忧虑地说,“这种依赖是危险的。”
更糟糕的是,监测发现那个地球的某些团体开始将大唐团队神化,建立了奇怪的崇拜仪式,甚至出现了“科学教派”。
“我们重复了历史上传教士的错误,”顾晓婷指出,“给予帮助却不考虑文化影响。”
团队决定改变策略,发送最后一条信息:“真正的进步来自自身。我们只是指出了可能性,道路需要你们自己走。现在,是时候依靠自己了。”
然后他们停止了直接通信,转为远距离观察。
令他们欣慰的是,那个地球文明在经过短暂迷茫后,确实开始了自主发展,甚至在某些方面展现出独特创新。
但就在这时,监测系统发现了异常现象:那个地球的月球轨道上出现了不属于那个时代的技术信号——一个隐形的观测站正在监视地球。
“第三方势力!”苏羽惊呼,“有、有其他文明在观察他们!”
进一步分析显示,这个观测站的技术水平远高于那个地球,但略低于大唐。它似乎已经存在了很久,默默观察着人类发展。
递归族分析后提出惊人观点:“这个观测站的技术特征与维度吞噬者事件中检测到的某些信号类似。可能是一个宇宙文明的‘幼儿园监控系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