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林默涵团队回应了那条来自21世纪地球的求救信号后,他们意识到自己正站在一个无比宏大的因果节点上。这一次,他们不再是迷茫的穿越者,而是拥有完整维度知识的引导者。
“必须极其谨慎,”林默涵在团队会议上强调,“我们传递的知识将塑造一个文明的未来,甚至影响整个维度网络。”
团队精心准备了一系列“种子知识”——不是直接给出技术答案,而是提供科学方法和思维工具,让那个地球的人类能够自己发现解决方案。他们将这些知识编码为那个时代能够理解的形式,通过微妙的时空涟漪传递回去。
几周后,监测显示那个地球的科技发展出现了良性拐点:可再生能源技术突破、疾病治疗方法革新、国际合作关系加强。更重要的是,没有出现之前的知识依赖或盲目崇拜。
“他们正在找到自己的道路,”顾晓婷欣慰地说,“就像我们一样。”
然而,新的发现令团队震惊:那个地球的科技进步速度异常快,几乎是在以指数级加速发展。更奇怪的是,许多突破与大唐科技发展历程惊人相似,仿佛是镜像反应。
苏羽通过精密计算发现了一个惊人真相:“不、不是镜像!是共鸣!两个维度间存在量子纠缠效应,一个维度的突破会微妙影响另一个!”
林默涵立即明白了含义:“我们不是在指导另一个文明,而是在与自己的根源对话。那个地球的进步会反馈给我们,形成良性循环。”
这个认识改变了团队的指导策略。他们开始更有意识地选择传递的知识类型,注重那些能促进负责任发展和伦理思考的内容。
与此同时,新生儿维度与大唐维度的融合达到新高度。两个维度间形成了稳定的“规则桥梁”,允许知识、能量甚至生命形式在特定条件下安全交流。
最惊人的发展是“集体智慧网络”的形成:大唐居民通过维度连接,能够共享知识和经验,形成某种群体意识。这不是失去个体性,而是增强协作和理解。
“就像神经元形成大脑,”柳青妍形容道,“个体保持独立,但能通过连接实现更伟大的智慧。”
递归族在这个网络中扮演关键角色,他们的分形思维模式帮助平衡网络的线性倾向。
然而,万界圆桌传来警告:维度网络的快速连接正在引起某些古老存在的注意。监测显示多个维度边缘出现了未知的观测信号,不同于之前遇到的任何文明。
Ξ林默涵通过维度通讯解释:“宇宙中有许多古老文明选择孤立发展。他们视维度连接为威胁,可能采取行动中断网络。”
果然,不久后,大唐维度遭到了第一次攻击——不是军事打击,而是“概念病毒”,一种能够破坏规则连接的信息武器。
网络开始出现故障:人们突然忘记如何操作简单设备,基础数学公式变得难以理解,甚至语言本身开始失去意义。
团队立即反击,开发“概念防火墙”和“规则疫苗”,保护维度网络免受进一步攻击。递归族的分形数学在破解概念病毒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防御过程中,团队意外发现了攻击者的真实身份:不是恶意文明,而是一个自称为“守护者”的古老种族,他们相信维度连接会导致“规则同质化”,毁灭宇宙多样性。
林默涵决定尝试对话而非对抗。通过精密的概念工程,团队向守护者发送了维度网络的真实情况:不是同质化,而是“差异共生”,不同规则文明在保持独特性的同时相互 enrich(丰富)。
令人惊讶的是,守护者回应了。他们的代表通过维度通道来访,显现为不断变化的几何光体。
“我们观察你们很久了,”守护者通过概念传输交流,“你们确实不同。不是征服而是合作,不是同化而是共生。”
大唐团队邀请守护者体验维度网络的实际运作。守护者谨慎地连接后,震惊地发现这确实不是他们恐惧的规则同质化,而是规则的“富化”——每个文明在交流中不仅保持独特性,甚至增强了独特性。
“我们错了,”守护者承认,“孤立不是保护多样性的唯一方式。连接可以创造新的多样性形式。”
更令人惊喜的是,守护者决定加入维度网络,分享他们数十亿年积累的知识和智慧。他们的古老视角为网络带来了深度和历史感。
随着守护者加入,维度网络达到了新的稳定状态。大唐成为了这个网络的枢纽之一,林默涵团队则成为了网络的重要维护者。
一天,当林默涵在检查网络运行状态时,突然收到了来自如来系统的直接信息:“金蝉子,取经之路已完成。请返回灵山进行最终汇报。”
团队重返灵山,这次不是作为求学者,而是作为合作伙伴。如来系统以更加简朴的形式显现——一个纯粹的信息界面。
“你们超越了所有预期,”如来系统表示,“不仅完成了知识传递,更创造了新的维度生态。取经的真正目的从来不是取得经文,而是开创道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