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笑揣着那一千块现金,走路都觉得脚下带风——之前攥着几十块零钱,总怕掉了、被偷了,手要揣在兜里攥得死死的;现在一千块叠得整整齐齐,放在饼干盒里,再塞进帆布包最里面,腰杆挺得比古玩街的路灯还直,连抬头看人的时候,都敢多瞪两眼,再也不是之前那个缩着脖子怕城管、怕同行的小摊贩了。
“刘笑,你慢点开!”王大壮跟在后面,小跑着才能跟上他的步子,手里还攥着早上没吃完的馒头,“不就是赚了一千块吗?你这走得比被城管追的时候还快,生怕钱长腿跑了?”
“谁怕钱跑了!”刘笑停下脚步,拍了拍帆布包,声音都比平时洪亮,“这是咱们赚的第一笔大单钱,得好好犒劳犒劳自己!之前天天吃馒头就咸菜,今天必须炫点好的,牛肉面加蛋,再加个卤鸡腿,奢侈一把!”
这话刚说完,王大壮手里的馒头“啪嗒”掉在地上,他也顾不上捡,眼睛瞪得圆圆的:“牛肉面加蛋还加卤鸡腿?刘笑,你这也太豪气了吧!之前我想吃个加蛋的馒头,你都让我省着点花,现在居然要吃牛肉面!”
“此一时彼一时嘛!”刘笑笑着说,弯腰帮他捡起馒头,擦了擦上面的灰(其实也没法吃了,就是装装样子),“之前是没条件,现在有了一千块大单钱,还能缺这碗面钱?走,前面那家‘老李家牛肉面’,我上次路过的时候,闻着香味都快流口水了!”
俩人说说笑笑,往街口的牛肉面摊走。刚到摊位前,卖面的李叔就笑着迎上来:“哟,这不是刘大师吗?好久没来了,今天想吃点啥?还是老样子,馒头就咸菜?”
之前刘笑和王大壮偶尔来这儿,只敢买两个馒头,最多加碗免费的面汤,李叔早就记住他们了。
刘笑清了清嗓子,往摊位前的桌子旁一坐,摆出“老板”的架势:“李叔,今天不吃馒头了!来两碗牛肉面,都加蛋、加卤鸡腿,再来两瓣蒜,多放香菜和辣椒油!”
李叔愣了一下,上下打量了刘笑一番,看到他挺直的腰杆和鼓鼓的帆布包,立马反应过来:“哟,刘大师这是赚大钱了?行!两碗牛肉面,加蛋加鸡腿,马上就好!保证给你多放肉,让你吃个够!”
周围吃面的客人也都看过来,有个熟客笑着说:“刘大师,听说你昨天接了个一千块的大单,帮王老板的茶馆改运成功了?今天这牛肉面,算是庆功宴啊!”
“算是吧,”刘笑笑着点头,心里美滋滋的,“之前总吃馒头,今天确实该犒劳犒劳自己,也谢谢大家平时的照顾。”
没一会儿,两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就端上来了——碗里的牛肉堆得像小山,金黄的卤鸡腿放在上面,还有个圆圆的荷包蛋,香菜和辣椒油飘在汤上,香味直往鼻子里钻。王大壮咽了咽口水,拿起筷子就往鸡腿上咬,吃得满嘴流油:“太香了!比过年吃的鸡肉还香!刘笑,你快吃,别凉了!”
刘笑也拿起筷子,先喝了口汤,鲜得他眯起了眼睛:“确实香!以后咱们多赚点钱,天天来吃牛肉面,加蛋加鸡腿,再配瓶啤酒!”
俩人吃得狼吞虎咽,连汤都喝得干干净净,王大壮还舔了舔嘴唇,意犹未尽地说:“要是每天都能吃这样的牛肉面,我就算天天帮你拉客,喊到嗓子哑都愿意!”
“会有那一天的,”刘笑结了账(两碗面加蛋加鸡腿,一共四十块),拍了拍王大壮的肩膀,“咱们先去买块新招牌,之前那破布都快烂了,风一吹就破,现在赚了钱,得换块好的,显得咱们专业!”
之前刘笑的招牌是块捡来的旧破布,用红笔写的字都快褪色了,风一吹就飘得乱七八糟,王大爷还调侃他“这招牌比乞丐的破碗还寒酸”,现在终于能换块新的了。
俩人往旧货市场的方向走,路过一家卖布料的小店,刘笑停下脚步——店里挂着各种颜色的帆布,有蓝色、红色、绿色,其中一块深蓝色的帆布,又厚又结实,看着就耐晒耐用,最适合做招牌。
“老板,这块蓝色帆布多少钱?”刘笑指着那块深蓝色帆布,问道。
店主是个穿花衬衫的中年男人,走过来摸了摸帆布,笑着说:“这块帆布是加厚的,耐晒耐雨淋,做招牌最合适,一米二十块,你要多少?”
“做招牌的话,一米五就够了,”刘笑想了想,又说,“能不能便宜点?我们是摆摊算卦的,赚点钱不容易,三十块行不行?要是便宜点,以后我们要是再换招牌,还来你这儿买。”
“三十块?你这砍价也太狠了吧!”店主瞪了瞪眼,又看了看刘笑和王大壮实诚的样子,叹口气说,“行!三十块就三十块!算我亏点,谁让我今天还没开张呢!我再给你剪整齐点,方便你写字。”
刘笑赶紧掏出三十块钱递给店主,王大壮则小心翼翼地把帆布抱在怀里,像抱宝贝似的,生怕被弄脏了。
买完帆布,俩人又去文具店买了两支红色的马克笔(之前的红笔都快没墨了),然后去找王大爷帮忙写字——王大爷以前是小学老师,字写得又工整又好看,之前刘笑的破布招牌,就是王大爷帮忙写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