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星的晨光刚掠过新生林海的树梢,基地的通讯频道就传来急促的信号——首批幸存者运输船已进入绿星轨道,预计十二小时后抵达。林野站在了望塔上,望着终端上标注的“临时港口选址”——一片位于东海湾的浅滩,这里的暗核浓度早已达标,但海底的地形尚未探测,无法确定是否适合停泊运输船。“刀疤强带勘探队,用水下星核探测器(航天基地缴获的深海勘探设备)探查海湾地形,”他下令,“苏晴同步培育‘星藻’幼苗——老教授刚改良的水生净化植物,能清理海底残留暗核,还能加固海床。”
两小时后,勘探队的通讯传来坏消息:“林哥,海湾西侧海底有个暗核溢口!浓度高达0.2mg/m3,溢口周围的海水呈灰黑色,还有水生寄生体变种在活动——它们长着透明触须,能吸附在岩石上,分泌暗核毒液污染海水!”李蓉调出水下探测器传回的画面,屏幕上,灰黑色的海水里漂浮着无数透明触须,触须缠绕着海底岩石,溢口处正不断涌出细小的暗核气泡,周围的本土海草全是枯黄色。
“是地心暗核残留的溢出口,”老教授的声音从实验室传来,“绿星的海洋之前是暗核污染重灾区,溢口下面连接着地心暗核通道,之前的全域净化没覆盖到深海。星藻必须在溢口周围形成净化圈,同时用星核合金网(星晶星系带回)封堵溢口,否则毒液会扩散到浅滩,影响港口建设和幸存者安全。”
林野立刻调整方案:“刀疤强改造水下作业机器人(灾前囤的工业款),安装星核能量切割器(航天基地缴获),清理寄生体触须;苏晴带农业小队,用水下播种器(农业款改造,灾前囤)投放星藻种子,构建三层净化圈;李蓉调试水下星核传导器(航天基地缴获改造),给星藻提供能量支持,确保它们在深海环境中快速生长。”
午后的东海湾,三艘作业船停泊在海面上。水下作业机器人带着淡蓝色的星核能量光,缓缓潜入海底——机器人的机械臂挥舞着切割器,透明寄生体的触须被切断时,发出“滋滋”的声响,毒液接触到能量光后瞬间分解。刀疤强盯着操控屏幕,指尖精准操作:“已清理溢口外围50米的触须,海床相对平整,可以投放星藻种子了。”
苏晴按下水下播种器的启动键,数十万颗带着银白星纹的星藻种子沉入海底。这些种子接触海水后,立刻吸水膨胀,嫩芽破土时泛着淡绿微光——星藻的叶片呈扇形,边缘带着细密的星核能量脉络,能快速吸收海水中的暗核粒子,同时分泌出粘性物质,将海底的暗核沉淀物凝结成块。“第一层净化圈已形成!”苏晴盯着监测仪,屏幕上的海水颜色正从灰黑色逐渐变浅,“星藻的净化效率是水生植物的五倍,海水中的暗核浓度已降至0.1mg/m3!”
但危机悄然而至——溢口深处突然涌出大量暗核气泡,气泡破裂后,数十只体型更大的寄生体变种冲了出来,它们的触须上长着黑色倒刺,能穿透机器人的防护壳。“是寄生体母体!”李蓉的声音带着急意,“它们藏在溢口通道里,靠暗核能量繁殖,必须用星核能量炮(水下款,航天基地缴获)击退它们!”
林野立刻下令启动水下能量炮,淡蓝色的能量束穿透海水,击中寄生体母体的瞬间,它们的透明身体瞬间变得焦黑,触须纷纷脱落。但溢口的暗核浓度却突然飙升至0.3mg/m3,星藻的叶片开始发黄——深海压力和高浓度暗核让它们的生长速度放缓。“给星藻注入纯星核能量液(纯星核结晶提炼)!”老教授的通讯及时传来,“星藻的基因里有能量储备槽,注入能量后能快速激活抗逆基因,适应深海环境。”
苏晴立刻将能量液倒入水下喷洒器(农业款改造),淡蓝色的液体顺着管道注入海底,星藻接触到能量液后,叶片上的银白星纹瞬间发亮,发黄的部分快速泛绿,生长速度翻倍——它们的叶片相互缠绕,形成密集的净化网,将溢口牢牢包裹,海水中的暗核粒子被快速吸收,浓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刀疤强抓住机会,操控机器人将星核合金网覆盖在溢口上。合金网的网格里镶嵌着星核能量块(纯星核结晶切割),启动时释放出淡蓝色的能量场,彻底阻断了暗核气泡的涌出。“封堵成功!”刀疤强松了口气,“溢口的暗核浓度已降至0.05mg/m3,寄生体母体全部逃离,短期内不会再回来。”
当天傍晚,东海湾的海水已变得清澈见底,星藻形成的三层净化圈在阳光下泛着淡绿微光,海底的本土海草重新抽出嫩芽,几条银灰色的本土鱼(净化后首次出现)在星藻间穿梭。李蓉带着队员测量海床:“海床稳定性达标,暗核浓度0.009mg/m3,完全符合港口建设标准!”
林野站在作业船上,望着远处正在搭建的港口框架——工程队用星核合金支架(航天基地缴获)搭建码头,用纯星核能量驱动的起重机(灾前囤的工程款改造)吊装钢板,远处的林海与湛蓝的海水相接,天空中掠过成群的绿星本土海鸟,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老教授,幸存者的居住舱准备得怎么样了?”他接通实验室的通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