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哲,二零一四年十月的那件事,像一根刺,深深扎进我的记忆里,每次触碰都带着冰冷的痛楚。那晚的细节,至今清晰得可怕。
那时我刚毕业,在上海一家设计公司实习,拿着微薄的薪水,和同学王磊合租在静安寺附近的老房子里。王磊是个胆子大、喜欢猎奇的家伙,互联网上流传的那些都市传说,都是他搜寻的目标。二零一四年十月十八日,一个周六的晚上,他刷着手机,突然神秘兮兮地凑过来。
“阿哲,你看这个,‘百乐门镜廊’,就在咱家附近!”他把手机屏幕怼到我眼前,“说是当年百乐门舞厅的旧址一部分改建的,十四年重新装修后开放,里面有个很邪门的镜廊,号称‘照见前世今生’。”
我瞥了一眼,那是一条本地论坛的帖子,标题耸动——“深夜探访静安寺百乐门镜廊,我看到了另一个‘我’在对我笑”。帖子里的照片光线昏暗,一条狭长的走廊,两面墙壁直至天花板都镶嵌着巨大的、古朴的铜镜,镜面映出无数个扭曲的人影,深不见底。
“又是这种博眼球的玩意儿。”我不以为然,继续画我的设计图。
“别啊,”王磊不依不饶,“帖子说,半夜十二点后,如果一个人站在镜廊中间,诚心发问,就能在镜子里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有人说看到了死去的亲人,有人看到了自己衰老的样子,还有人……看到了跟自己一模一样,但表情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自己’。”他压低声音,营造着氛围,“而且,据说如果那个‘你’对你笑了,或者向你招手了……”
“怎样?”
“它可能……就想出来,把你换进去。”
我打了个寒颤,不是因为故事本身,而是王磊那故作阴森的语调,在我们这间只开着台灯、窗外风声簌簌的老房间里,确实有点瘆人。“少来,不去。”
“就当陪我去嘛!拍点素材,我最近想做个都市传说系列的vlog。”王磊双手合十,一脸恳求,“再说了,你这天天加班画图,人都傻了,出去走走,刺激刺激神经。”
拗不过他的软磨硬泡,加上内心深处那一点点被勾起来的好奇,我最终还是答应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我人生中最后悔的一个决定。
晚上十一点半,我们溜达到了那栋位于愚园路、靠近静安寺的建筑。它外表并不起眼,甚至有些陈旧,入口处挂着“百乐门文化展示廊”的牌子,晚上早已闭馆,只有角落的安全出口指示灯散发着幽绿的光。王磊不知从哪里搞来了消息,说侧面有个消防通道的锁是坏的。我们像做贼一样,蹑手蹑脚地摸了过去。
“咔哒”一声轻响,门果然开了,一股混合着灰尘和陈旧木头气味的冷风扑面而来。里面一片漆黑,只有远处安全出口的微弱绿光,勉强勾勒出一个空旷大厅的轮廓。
“走。”王磊打开手机手电筒,光线在黑暗中劈开一道狭小的光柱,尘埃在光中飞舞。
我们穿过空旷无人的大厅,脚下是大理石地面,脚步声被放大,产生空洞的回响。按照帖子里的描述,我们找到了那条传说中的镜廊。它隐藏在一个不起眼的拐角后,入口处悬挂着厚重的、暗红色的绒布门帘,像某种怪物的食道。
王磊深吸一口气,掀开了门帘。
一瞬间,仿佛踏入了另一个维度。
手机光柱扫进去,被无限复制、反射。那条走廊比我想象的还要狭长,两面墙壁,包括天花板,都是巨大的、斑驳的铜镜。镜面并非完全光洁,上面有些模糊的暗影和水渍般的痕迹,使得映照出的影像带着一种扭曲的、不真实感。光线在镜面之间疯狂弹射,形成一片令人眼花缭乱的光之迷宫,又迅速被深不见底的黑暗吞噬。我们的身影被拉长、压缩、复制成无数个,层层叠叠,延伸到视野的尽头,每一个“我们”都拿着手机,做着一样的动作,却又在模糊的镜面中显得有些怪异。
“我靠……”王磊低呼一声,声音在密闭的镜廊里被反复折射,变得嗡嗡作响,仿佛有很多人同时在低声说话。
空气骤然变冷了,是一种侵入骨髓的湿冷。之前大厅里的灰尘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气味,像是铁锈、又像是……某种陈年的脂粉香气,若有若无。
“感觉……有点邪门啊。”我咽了口唾沫,喉咙发干。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王磊反而兴奋起来,举起手机开始拍摄,“来吧,按照传说,得走到中间去。”
我们小心翼翼地往前走。脚下的地毯软绵绵的,吸收了大部分脚步声,这使得周围更加寂静,只有我们粗重的呼吸声和衣服摩擦的窸窣声。在镜子里,无数个我和王磊也在同步移动,他们的眼神穿过重叠的空间看过来,空洞而麻木。我不敢长时间注视任何一个镜像,总觉得它们在某一刻会脱离我的动作,自己动起来。
终于走到了镜廊的大概中间位置。王磊停下拍摄,看着我,眼神里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帖子说了,要一个人试试。你先来,还是我先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