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的话,像一块精巧的、蕴含着深刻物理思想的拼图,完美地嵌入了徐涛宏伟的AI蓝图中。一个强大的“大脑”,配上一具柔软而灵敏的“身体”——“通用人工智能”与“先进软体机器人”,这个组合瞬间让所有人都看到了一个清晰、坚实且极具吸引力的工程技术路线。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更加热烈,大家开始围绕“软体机器人”的驱动方式、传感材料等具体技术问题,展开了低声的讨论。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汇集到了林浩身上。作为团队中工程综合能力最强、最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人,他的意见至关重要。
林浩一直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直到此刻,他才缓缓开口。
“徐涛和高翔的想法非常好,我完全赞同。”他先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打破了讨论声,“这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并且能很快产生巨大价值的方向。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国家在特种装备、医疗等领域的布局,都意义重大。”
他顿了顿,话锋却是一转,语气中多了一丝悠远。
“但是,我还有一个……可能不那么‘实际’的想法。”
他没有起身去操控屏幕,只是抬头看着天花板上简洁的灯带,仿佛又看到了在稻城亚丁时,那片没有任何光污染的、深邃的星空。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让在场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我们过去所有的研究,无论是追求‘非晶’的无序——也就是保留短程有序,还是追求‘超导’晶格的完美有序,本质上都是在给原子‘制定规则’。我们就像一群建筑师,遵循着各种物理和化学的规则,去搭建出我们想要的宏伟建筑。”
“但宇宙的本质是什么?是熵增,是无序,是规则在更大尺度上的消失。我在想,我们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不去‘搭建’,而是去‘抹除’。我们能不能创造出一种物质,它在最基础的层面上,就没有任何结构性的规则可言?”
他收回目光,看着众人,说出了那个在他脑海中盘旋已久的名字:
“量子玻璃。”
高翔的呼吸微微一滞,作为理论物理学专家,他瞬间就捕捉到了这个词背后令人不寒而栗的理论深度。
林浩继续解释道:“我说的,不是我们熟悉的、存在短程有序的金属玻璃。而是一种在量子层面就彻底无序的、真正的‘冻结的混沌’。它的每一个原子的位置和状态,都不与它的任何一个邻居存在固定的关联。它是一种……彻底抹去了‘历史’和‘结构记忆’的物质。”
“我不知道它会有什么用,甚至不知道它能否在宏观尺度上稳定存在。”林浩坦诚地说道,“但我的直觉告诉我,如果我们真的能创造出这种终极的无序材料,我们可能会触碰到一些现有物理学框架,比如固体能带理论、声子理论,都无法描述的新现象。这可能是一把钥匙,一把通往下一代凝聚态物理学革命的钥匙。”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如果说徐涛和高翔的方案是修建一条通往未来繁华都市的、坚实的高速公路,路线清晰,回报明确。
那么林浩提出的,就是独自驾驶一艘没有航图的探索船,驶向一片无人知晓的、可能隐藏着新大陆,也可能只有无尽虚空的黑暗深海。
一个关乎工程应用,一个关乎基础探索。
一个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我们已知的世界。
一个是为了更深地“理解”我们未知的世界。
两个截然不同,却又同样充满极致诱惑力的方向,就这样摆在了“新地平线”的战略十字路口上。
喜欢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