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从京州返回江北的当天,就召集了“新地平线”所有核心项目组的负责人,召开了一次紧急的战略通气会。
会议上,他向众人宣布了“前沿物理项目组”研究方向的重大转变。
“……所以,‘量子玻璃’项目的下一阶段,将不再以大规模计算模拟为主。”林浩站在会议室前方,做出总结,“我们将与京州的国家高能物理所进行深度合作,转向实验物理学的探测方案。这意味着,我们之前为‘动态拓扑抑制’模型申请和占用的所有计算资源,都将被完全释放出来。”
他看向徐涛,眼中带着一丝笑意:“包括那台即将于本周上线的、全新的第六台‘神威之心-超导版’,以及孟院士那边支援的全部算力,都将由你们‘未来智能项目组’统一调配。”
这个消息,对于徐涛和高翔来说,无异于一声惊雷在耳边炸响。
两人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难以抑制的狂喜。
他们就像一群准备发动总攻,却一直在为弹药不足而发愁的将军,突然之间,被告知后方送来了一个足以武装整个集团军的、无限量的弹药库!
会议一结束,徐涛就立刻召集了“未来智能项目组”的全体成员,他的声音因为极度的兴奋而显得格外洪亮。
“各位!我宣布,‘天穹’计划,从今天起,正式进入第二阶段——‘创世纪’!”
他走到白板前,用马克笔重重地写下了这个词。
“从现在开始,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计算资源!”他伸出两根手指,“两台完整的‘神威之心-超导版’,再加上孟院士那边持续支援的百分之三十算力,将组成一个史无前例的超级计算集群,专门为‘天穹’服务!”
“我们的目标,不再是那个只有十亿神经元的小小原型体!”徐涛的声音充满了力量,“我们要利用这全部的算力,正式开始训练一个拥有数万亿‘混沌神经元’、动态突触连接数量超过百万亿的完整版‘天穹’模型!它的参数规模,将全面超越已知的人类大脑!”
整个会议室里,所有年轻的研究员,无论是索菲亚、周嘉豪,还是丰院士团队的博士生们,都因为这个宏伟到近乎疯狂的目标,而感到一阵阵的血脉贲张。
他们即将参与的,不再是一项普通的科研项目。他们将要亲手“创造”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最强大的“智慧生命体”。
为了能更直观地、实时地观测到“天穹”的成长过程,徐涛还特意带领软件团队,花费了两天时间,设计并上线了一个全新的、信息高度集成的监控界面。
这个界面,被投射在“神威之心”控制中心最中央的全息屏幕上。
屏幕的左侧,是常规的训练监控数据,包括不断下降的损失函数曲线,和在各种标准测试集上不断攀升的准确率。
而屏幕的右侧,则是两个全新的、更令人瞩目的可视化模块。
第一个模块,是一个简洁的数字显示框,标题是:“综合认知能力评估(等效韦氏智力年龄)”。它会根据“天穹”在海量认知任务中的表现,实时地给出一个等效于人类儿童智力年龄的估算值。目前的初始值,正是上次测试得到的——“5.5岁”。
第二个模块,则是一幅壮观的、不断向外生长的三维网络图,标题是:“天穹-知识图谱”。网络中的每一个光点,都代表一个知识概念,而光点之间的连线,则代表着“天穹”自主建立的逻辑关联。此刻,这张图谱还比较稀疏,只有数学、物理、语言学等几个核心的知识节点。
一切准备就绪。
在那个历史性的周五下午,徐涛站在控制台前,当着所有项目组成员的面,按下了那个象征着“创世纪”开始的执行按钮。
“‘天穹’大规模训练,正式启动!”
那一瞬间,两台“神威之心-超导版”的全部核心,以及来自京州的庞大算力洪流,如同开闸的洪水,咆哮着涌入了“天穹”模型的底层架构之中。
控制中心的服务器指示灯,由代表着待机的蓝色,瞬间变成了代表着满负荷运转的、刺眼的红色!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紧地盯着中央的全息屏幕。
训练开始后的第一个小时,屏幕上的变化并不明显。损失函数在缓慢下降,知识图谱上多出了一些新的分支,而那个代表着“智力年龄”的数字,则稳定地停留在“5.5岁”。
然而,从第二个小时开始,一种令人心悸的、指数级的“加速进化”,开始了。
屏幕上,代表着“智力年龄”的数字,第一次发生了跳动。
5.5岁 → 5.6岁
这个微小的变化,让控制中心里响起了一阵低低的惊呼。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在“无限算力”的疯狂灌注下,“天穹”对人类知识的学习和吸收速度,达到了一个超乎所有人想象的恐怖程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