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司的成立,如同在神都官场投下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帝国的每一个角落。狄仁杰手持圣旨,拥有巡查天下、先斩后奏之权,令无数贪官污吏闻风丧胆,寝食难安。在初步整肃了京畿及周边地区的吏治后,狄仁杰将目光投向了更为遥远、情况也更为复杂的剑南道。
剑南道,地处西南,山高林密,民族杂居,交通不便,历来是朝廷治理的难点。近日常有密报称,剑南道赋税征收屡生事端,地方官奏报多有含糊之处,且境内官办“铜官冶”产量连年骤降,却报称矿脉枯竭,其中疑点重重。
这一日,狄府书房内,狄仁杰正与李元芳、曾泰、张环、李朗等人研究剑南道地图及相关卷宗。
“剑南道观察使郭鸿瑾,出身太原郭氏,在剑南任职已逾十年。”曾泰指着卷宗道,“其人奏章圆滑,甚得朝中某些阁老赏识。但密报所言,其与本地豪强、尤其是掌控西南盐铁茶马贸易的‘蜀中会’往来密切。”
“蜀中会?”李元芳皱眉,“听起来像个商帮。”
“非是寻常商帮。”狄仁杰缓声道,“老夫早年查阅旧档,对此会略有耳闻。其势力盘根错节,不仅掌控西南经济命脉,更与各地官员、甚至军中将领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谓手眼通天。剑南赋税、铜官冶之事,若与此会有关,便绝不简单。”
他手指点在地图上一处位于崇山峻岭中的标记:“铜官冶…朝廷重要的铜矿所在,近年产量锐减,却报称矿脉枯竭…元芳,你可知铸造钱币、军械,皆需大量铜料?”
李元芳凛然:“大人是说…有人私采铜矿,甚至…私铸钱币军械?”
“并非没有可能。”狄仁杰目光深邃,“若真如此,其心可诛。”
他站起身,决断道:“此行剑南,情况复杂,敌暗我明。我们依旧微服先行,查探虚实。元芳,你挑选三十名精锐,分批潜入剑南首府益州。曾泰,你精通账目,重点查访赋税征收及铜官冶账册。张环、李朗,你二人负责联络我们在当地的暗桩,收集民间舆情,尤其是关于蜀中会和郭鸿瑾的风评。”
“是!”众人领命。
三日后,一支看似普通的商队离开了洛阳。狄仁杰再次化名为收购药材的北方富商“怀英老爷”,李元芳扮作护卫首领,曾泰是账房,张环、李朗是伙计。一行人带着药材、布匹等货物,踏上了前往剑南的漫长旅途。
一路翻山越岭,越是深入剑南地界,景象与中原越发不同。山川壮丽,云雾缭绕,民族服饰各异,语言也渐趋复杂。沿途可见官道年久失修,驿站破败,而某些私设的关卡却时有出现,收取“买路钱”,商旅百姓敢怒不敢言。
这日午后,商队行至一处名为“野狼峪”的险要山路。两侧峭壁如削,仅容车马勉强通过。
“大人,此地地势险要,需小心些。”李元芳策马靠近狄仁杰的马车,低声提醒。
狄仁杰撩开车帘,看了看地形,微微颔首。
就在商队行至峪口最狭窄处时,忽听前方一声唿哨!紧接着,两侧山坡上猛地站起数十条黑影,手持弓弩刀斧,堵住了去路!
“呔!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一个满脸横肉、头目模样的汉子操着浓重的口音吼道。
张环、李朗立刻拔刀护在车队前。商队伙计们也纷纷拿起棍棒,紧张地对峙。
李元芳冷眼扫去,这些山匪看似凶猛,但站位杂乱,装备也不统一,不像是有组织的军队,更像是啸聚山林的毛贼。但他并未放松警惕,手已按在了链子刀上。
狄仁杰走下马车,拱了拱手,语气平和:“各位好汉,老夫乃北地药商,途经宝地,些许心意,还请行个方便。”说着,示意曾泰取出一小袋铜钱奉上。
那匪首瞥了一眼钱袋,嗤笑道:“老头儿,打发叫花子呢?看你车队不小,留下三成货物,放你们过去!否则,哼哼…”他挥了挥手中的鬼头刀。
狄仁杰面露难色:“好汉,这…这货物皆是定金所购,若是短缺,老夫无法向东家交代啊…可否通融…”
“少废话!”匪首不耐烦地打断,“要么留货,要么留命!”
眼看谈不拢,李元芳眼中寒光一闪,正要动手。
突然,后方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呼喝声!
“官兵来了!快跑啊!”不知谁喊了一声。
那些山匪顿时一阵骚动,也顾不得抢劫了,发一声喊,竟丢下狄仁杰等人,慌慌张张地向两侧山林中逃窜而去,转眼间就跑得无影无踪。
只见后方烟尘起处,一队约百人的官兵疾驰而来,盔甲鲜明,旗帜上绣着“剑南观察使府”字样。为首一名青年将领,身着校尉服色,面容俊朗,眉宇间带着一股英气。
那队官兵赶到近前,见现场一片狼藉,青年校尉勒住马,目光扫过狄仁杰等人,沉声问道:“尔等何人?可曾受伤?那些山匪呢?”
李元芳上前一步,代为答道:“回军爷,我等是北地药商,途经此地遇匪,幸得军爷及时赶到,将匪徒惊走。多谢军爷相助。”他言语客气,却暗自观察着这队官兵。他们出现的时机,未免太巧了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