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芳接到狄仁杰的密令,将落雁陂的后续事宜交由副手,自己则连夜轻装简从,秘密返回神都。他并未直接进入内卫府,而是按照狄仁杰指示,先在一处隐秘的安全据点落脚,通过如燕与狄仁杰取得联系。
内卫府大牢的鸩杀案,如同一块阴云笼罩在神都上空,更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位知情者的心头。狄仁杰对外严密封锁了周允衣领发现青鸾图案的消息,只以“监管不力,致要犯中毒身亡”为由,对内卫府及刑部大牢相关人员进行初步整顿和隔离审查,以此麻痹潜在的“青鸾”眼线。
真正的内部肃清,在暗中有条不紊地展开。李元芳凭借其在内卫中的威望和对人员背景的熟悉,开始从外围向内,层层筛查。他首先调取了近期所有接触过关押区域的人员记录,尤其是周允入狱后的轮值表、物资配送清单、乃至探视记录(尽管周允并无外人探视权)。任何一点异常的时间空缺、行为矛盾,都被他记录下来,交叉比对。
同时,如燕那边的追查也有了新的方向。她根据醉仙楼伙计提供的“黄铜圆筒”线索,扩大了搜查范围,不再局限于墨衡已知的居所,而是重点排查神都内所有与机关、冶炼、古董相关的店铺、工坊,以及租赁库房。她推断,墨衡若要将如此重要的东西藏匿,必然会选择一个与他的技艺背景相关,且不易引人注意的地方。
这一日,如燕查到城南有一家名为“巧工阁”的老店,表面经营些普通金石器物修复,但暗地里也接一些涉及机关消息的私活,在特定圈子里小有名气。店主是个寡言少语的老头子。如燕扮作寻找特殊机关零件的富家小姐,旁敲侧击。
“……老师傅,听说您这儿手艺精巧,不知可否定制一种黄铜圆筒?约拇指粗细,两指长短,表面需刻流云纹,内里要能藏些精细图纸。”如燕状似随意地描述着。
那老店主抬了抬眼皮,浑浊的眼睛看了如燕一眼,又低下头继续打磨手中的一件银器,慢悠悠道:“姑娘说的这东西,小老儿做不了。太过精巧,费时费力,不合算。”
如燕心中一动,这反应不似直接拒绝,倒像是有所顾忌。她不动声色,将一锭足色的金子放在柜上:“老师傅,价钱好商量。实在是家传的一件古物缺失了关键部件,急需配齐,还望您费心。”
老店主看着那锭金子,沉默了片刻,才缓缓道:“姑娘,不是钱的事。前些时日,倒是有位姓墨的先生,来小店修补过一件类似的玩意儿,也是要求极高。不过……他已经许久没来了。”
墨先生!如燕心中剧震,强压下激动,追问道:“哦?那位墨先生修补的,也是黄铜圆筒?他可曾取走?”
老店主摇了摇头:“修是修好了,但他没来取。这都过去快一个月了。”他指了指角落里一个落满灰尘的小木匣,“东西还在那儿呢。”
如燕几乎要屏住呼吸!她立刻让老店主取来木匣。打开一看,里面赫然躺着一个与伙计描述一般无二的黄铜圆筒!筒身冰凉,刻着精致的流云纹,入手颇沉。
她小心地尝试拧动圆筒,却发现两端严丝合缝,无法打开。
“老师傅,这……”
“墨先生当时说了,此物有独特的开启机关,非得其法,强行破坏,内里之物必毁。”老店主道,“他未曾告知开启之法。”
如燕仔细观察圆筒,表面除了流云纹,并无明显按钮或锁孔。她不敢贸然尝试,小心地将圆筒收起,重赏了老店主,并叮嘱其切勿声张,随即立刻返回内卫府。
---
内卫府,密室内。
狄仁杰、李元芳、如燕三人齐聚。那枚失而复得的黄铜圆筒就放在桌案上。
“叔父,此物定然就是墨衡在醉仙楼展示的那个。他将其修补后,藏于‘巧工阁’,未来得及取走便失踪了。”如燕禀报道。
李元芳则汇报了内部肃清的初步进展:“大人,经过几日排查,发现一名负责记录囚犯物资的书记官,在周允死前两日,行为有些异常,曾以核对账目为由,单独进入过后勤库房,而库房内存有制作囚服的材料。此外,大牢一名副管事,其妻弟近日在赌坊欠下巨债,却突然还清,来源不明。这两人,嫌疑最大,已派人暗中严密监控。”
“很好。”狄仁杰赞许地点点头,目光落在黄铜圆筒上,“内奸要揪,这圆筒之谜,也需尽快解开。墨衡特意叮嘱非得其法不可开启,说明内藏之物至关重要,且可能是一次性的,不容有失。”
他拿起圆筒,在灯下反复观察。流云纹路流畅自然,似乎并无特异。他轻轻摇晃,听不到内部有任何声响。又用手指细细抚摸每一寸筒身,感受着冰凉的金属触感。
“元芳,你来看看这流云纹,可觉有异?”狄仁杰将圆筒递给李元芳。
李元芳接过,他目力极佳,又久历江湖,对机关暗器见识颇广。他凝神细观,手指沿着云纹的走向缓缓移动。忽然,他在靠近圆筒中部的一处云纹回旋处,指尖感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与其他纹路不同的滞涩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