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初霁,神都洛阳银装素裹。狄府书房内,炭火噼啪,却暖不透狄仁杰眉宇间的凝重。
李元芳带回的消息令人心惊:“周兴三日前告病,闭门不出。但卑职查到,他在漕船沉没前夜曾秘密到过天津桥。”
“可有目击者?”
“有一个更夫看见他与一个黑袍人交谈,那黑袍人的袖口上...绣着北斗七星。”
几乎同时,如燕也疾步而入:“叔父,北斗会的来历查到了。这个组织最早出现在隋末乱世,信奉‘七星归位,天下更始’。他们最近在漕工中发展了不少信徒。”
狄仁杰捻须沉吟:“替天行道...七星归位...看来这个北斗会所图非小。”
张环随后赶来,面色更加凝重:“大人,监视周府时发现一桩怪事——每天子时,都有七个黑衣人潜入周府,每人袍角都绣着一颗星,正应北斗七星之数。”
“七人同时进出?”狄仁杰敏锐地抓住关键。
“正是。更奇怪的是,这七人每次都在周府停留一个时辰,然后同时离去。”
狄仁杰起身至舆图前,手指在周府位置轻轻一点:“元芳,今夜随我夜探周府。”
---
子时的周府寂静得诡异。狄仁杰与李元芳伏在对面屋脊上,注视着七个黑袍人依次潜入。
“大人,他们进去了。”李元芳低声道。
狄仁杰却按住他:“再等等。”
约莫一炷香后,令人惊异的事情发生了——七个黑袍人竟同时从周府的不同侧门走出!
“这不可能!”李元芳低呼,“周府再大,他们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横穿整个府邸!”
狄仁杰目光如炬:“除非...出来的不是进去的那七个人。”
他仔细辨认着七个黑袍人的身形步态,忽然道:“元芳,你看最后出来那人,步伐虚浮,与进去时的沉稳截然不同。”
“难道周府中有密道?”
“不止密道这么简单。”狄仁杰沉思片刻,“走,我们去会会这位周侍郎。”
---
周府书房内,周兴果然“病”得不轻。他面色苍白地靠在榻上,见狄仁杰突然造访,眼中闪过一丝慌乱。
“狄公深夜造访,所为何事?”
狄仁杰不动声色地环视书房:“听说周侍郎病了,特来探望。另外,也想请教一些铸币之事。”
周兴强自镇定:“狄公请问。”
“听说沉没漕船上的五十万贯铜钱,是周侍郎亲自监铸的?”
“是...是的。”
“这些铜钱与寻常开元通宝有何不同?”
周兴的眼神闪烁不定:“只是...只是在铜中掺了些锡,更加耐用而已。”
狄仁杰忽然话题一转:“周侍郎可知道北斗会?”
周兴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颤:“下官...略有耳闻。”
“那周侍郎可知,昨夜有七个北斗会成员潜入贵府?”
周兴猛地站起:“这不可能!狄公莫要听信谣言!”
就在这时,书房屏风后突然传来一声轻响。李元芳闪电般拔剑,剑尖直指屏风:
“什么人!”
屏风后走出一位白发老妪,手中捧着一碗汤药。周兴急忙解释:“这是家母,来送药的。”
狄仁杰却注意到老妪手腕上若隐若现的星形印记。他不动声色地起身:“既然如此,狄某就不打扰侍郎养病了。”
离开周府后,李元芳急问:“大人,为何不继续追问?”
狄仁杰回头望了一眼周府高墙:“那个老妪不简单。她手上的星形印记,与北斗会的标记一模一样。”
“难道周兴的母亲是...”
“不止如此。”狄仁杰目光深邃,“你可注意到,那七个黑袍人进出时,周府的家丁都视若无睹?”
李元芳恍然大悟:“周府上下都是北斗会的人!”
“恐怕还不止。”狄仁杰沉吟道,“元芳,你立即去查周兴的母亲。我要知道她的来历。”
---
翌日,调查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周兴的母亲周老夫人,竟是前朝太史令袁天罡的侄孙女!而袁天罡,正是以星象占卜闻名于世。
“难怪北斗会以星宿为记...”狄仁杰在书房中踱步,“袁天罡精通天文,他的后人继承此道也不足为奇。”
如燕送来新的线索:“叔父,查到了北斗会‘替天行道’的真义。他们认为当今女主当政,阴阳颠倒,要借七星之力拨乱反正。”
“果然如此。”狄仁杰面色凝重,“看来这个北斗会,比墨家更加危险。”
李元芳匆匆进来:“大人,工部传来消息,周兴今日突然病愈上朝,还呈递了一份关于改革钱法的奏折。”
“钱法改革?”狄仁杰接过奏折抄本,越看眉头皱得越紧,“他要推行新钱,以一代十...”
如燕不解:“这不是好事吗?可以缓解钱荒。”
“问题就在于时机。”狄仁杰指着奏折,“他建议在来年元月初一推行新钱,而那一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