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教廷安排的住所是一家名为“圣安娜”的修道院客栈,位于城国西北角,环境确实清幽,石墙厚重,庭院深深,仿佛与外界喧嚣彻底隔绝。然而,这份宁静之下,是无所不在的监视感。林谈能感觉到隐晦的目光,来自走廊转角打扫的修士,来自庭院中看似专心祈祷的修女,甚至来自客栈前台那位总是面带微笑、眼神却过于锐利的管理员。马泰奥枢机虽然未曾露面,但他的影响力如同无形的蛛网,笼罩着这里。
房间内,林谈和谜语大师检查了所有可能存在的监听设备,确认安全后,才在窗前低声商议。
“教皇的‘神恩’里藏着砒霜,”林谈望着窗外暮色中渐次亮起的灯火,声音低沉,“他想吞并,想转化,绝不会放任我们自由行动。我们必须抢在他们采取更直接的手段之前,找到圣殿骑士团地图上标记的东西。”
谜语大师把玩着那枚黑图书馆的戒指,眼中闪烁着兴奋与警惕交织的光芒:“一场在上帝眼皮底下的解谜游戏,多么刺激!档案馆……那可是知识的迷宫,权力的墓穴。我喜欢。”
深夜,梵蒂冈陷入沉睡,只有巡逻的瑞士卫兵规律而沉重的脚步声偶尔打破寂静。林谈和谜语大师换上了提前准备好的、从某处“借”来的普通修士黑色长袍,宽大的兜帽遮住了大半面容。利用谜语大师对建筑结构和安保盲点的惊人洞察力……他声称能“阅读”建筑物留下的“逻辑足迹”和“安全系统的韵律”……他们如同两道融入夜色的阴影,避开了主要通道和监控探头,沿着圣殿骑士团地图上标注的那条隐秘路径,悄无声息地接近了教廷档案馆。
档案馆是一座独立的、外观朴素的石砌建筑,但其厚重的橡木大门和门廊处隐约可见的复杂符文,昭示着内在的不凡。地图指示的并非正门,而是一处位于建筑侧面、被藤蔓半遮掩的、看似通风口的地方。谜语大师仔细观察了片刻,手指在石壁上几处不起眼的凸起上按特定顺序按压,伴随着几乎微不可闻的机括声,一块石板悄然向内滑开,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通道。通道内弥漫着陈旧纸张、羊皮纸和防腐药水混合的独特气味,还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类似教堂圣器的金属和香料气息。
“古老的机关,掺杂了些许祝福和警戒的痕迹,”谜语大师低语,“但设计者留下了一丝‘逻辑缝隙’,像是故意给知情者开的……后门。”他率先钻了进去,林谈紧随其后。
通道内部狭窄而曲折,墙壁冰冷潮湿。他们凭借地图和谜语大师那近乎非人的方向感,在迷宫般的甬道中穿行,避开了几处显然布置了警报法阵的区域。最终,他们来到了档案馆的内部,置身于一片无边无际的书架森林之中。
档案馆内部的空间远比从外面看起来要宏大得多,高耸的拱顶没入黑暗,一眼望不到头。一排排顶天立地的古老橡木书架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数不清的卷宗、手稿、法典和信函。空气凝滞,时间在这里仿佛失去了流速,只有尘埃在从极高处小窗透进来的稀薄月光中缓缓浮动。这里安静得可怕,是一种被知识和时间共同封印的死寂。
根据地图指示,他们的目标是位于档案馆深处,一个被称为“异端文献临时收容区”的特殊区域。那里收藏着历代教廷审查出的、被认为充满谬误、危险或需要“特别关注”的书籍和记录,其中很多并未被销毁,而是被封存起来,以供内部“研究”和“警惕”。
在巨大的书架迷宫中寻找一个特定区域并非易事。两人不敢使用强光,只能借助林谈带来的特制弱光手电,光束在幽暗的空间中划出有限的光域,照亮那些以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乃至更多无法辨认文字书写的古老封面。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仿佛每一本书都是一只沉睡的眼睛,随时可能睁开。
“这里……知识的密度高得吓人,”谜语大师一边对照着脑中记下的地图路线,一边低声说,他的声音在这种环境下显得格外清晰,“但也充满了‘噪音’,被篡改的,被曲解的,被刻意遗忘的……就像一座用谎言和真相混合砌成的堡垒。”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谨慎搜寻,他们终于找到了那个区域。这里的书架更加古老,金属标签上刻着警示性的符号。他们需要寻找的,是一份编号为 “MS Vat. Lat. 7318”的 12 世纪手抄本,标题为《神降异闻录》。
在一排标着“12-13世纪,未经裁定异象记录”的书架底层,林谈的手电光束定格在了一个毫不起眼的、覆盖着厚厚灰尘的皮革书匣上。书匣上没有华丽装饰,只有一个简单的十字架烙印和手写的编号,正是 MS Vat. Lat. 7318。
林谈小心地取出书匣,打开。里面是一本用粗糙羊皮纸装订的手抄本,页面泛黄脆弱,墨水是那种古老的铁胆墨水,颜色已经变得暗沉。他戴上特制的薄手套,谜语大师也凑了过来,两人借着微弱的光线,开始翻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