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岗的寒风卷着雪沫,抽打在刚修复的土堡木门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堡内议事厅(实为最大的一间石屋)燃着几盆炭火,驱散了些许寒意,却驱不散空气中无形的压力。
墨涵坐在主位,面前摊开一张简陋的兖州西部地图。赵大眼、以及新近因功提拔的什长王猛(一个沉默但箭术精准的流民猎户)分坐两侧。静姝和貂蝉则在角落的火盆旁,一个专注地缝补着士兵破损的皮甲,一个则对着火光,用炭笔在一块粗麻布上勾勒着什么,神情专注。
“司马,这是刚送来的粮秣辎重清单。” 赵大眼将一卷竹简推到墨涵面前,脸色有些难看,“比上月又少了两成!陈留那边说……说流寇四起,粮道不畅,让我们……省着点用。”
墨涵的目光扫过竹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削减粮草,意料之中。曹操西征在即,粮草优先供应主力。对他这个“别部司马”,自然是能省则省,既是一种控制,也是一种无声的警告和试探——看看他墨涵在困境中如何自处,是否会心生怨怼,或者……另有所图?
“知道了。” 墨涵淡淡应道,手指在地图上黑石岗的位置点了点,“粮草不足,自给更要抓紧。王猛。”
“在!” 王猛挺直腰板。
“开春在即。岗下向阳的坡地,土质尚可。你带两队人,专司开垦。赵屯长负责警戒和操练。流民中若有擅长农事的,编入垦荒队,许以口粮。” 墨涵的指令清晰果断。屯田,是他立足的根本。前世项羽败于粮道,教训刻骨铭心。
“诺!” 两人齐声应道。
“另外,” 墨涵的目光转向地图上颍川郡的方向,那里标注着几个大族的姓氏——荀、陈、钟……“近日或有颍川名士游历或避乱至此。若遇,务必以礼相待,妥善安置,及时报我。” 他看似随意地补充道。
赵大眼和王猛有些疑惑,但还是领命。静姝抬起头,清澈的目光中带着一丝询问。墨涵大哥在等什么人?
这时,堡门被推开,一股寒风灌入。一名哨兵带着满身寒气进来禀报:“报司马!岗下官道,发现一队车驾!约十余人,护卫精悍,打着‘陈留曹’的旗号!为首者,像……像是曹都尉身边的郭先生!”
郭嘉?!墨涵心中微凛。曹操麾下第一谋士,鬼才郭奉孝!他不在陈留为西征运筹帷幄,来这荒僻的黑石岗做什么?
“快请!” 墨涵立刻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静姝和貂蝉也连忙收拾起手中的活计,退到内室。
片刻后,郭嘉裹着一件厚实的青色鹤氅,施施然走了进来。他面容清俊,带着几分病态的苍白,眼神却异常明亮灵动,仿佛能洞悉人心。他身后跟着两名沉默如山的带刀护卫。
“郭先生大驾光临,墨涵有失远迎!” 墨涵抱拳行礼,姿态恭敬。
“墨司马客气了。” 郭嘉微微一笑,声音清朗,带着一丝慵懒,“嘉奉明公之命,巡视西线防务,路过黑石岗,特来叨扰。顺便……看看墨司马这‘安顿’得如何了。” 他环顾四周,目光在简陋但整洁的石屋、燃烧的炭火、以及角落尚未收起的缝补工具上掠过,最后落在墨涵脸上,带着玩味的笑意。
“蒙都尉信任,一切安好。只是粮秣……” 墨涵恰到好处地露出一丝为难,将刚才那份清单递了过去。
郭嘉接过,随意扫了一眼,嘴角的笑意更深了:“哦?粮草是紧了些。不过,明公西征在即,各处都捉襟见肘。墨司马能自力更生,开荒屯田,实乃深明大义,为明公分忧啊!” 他话锋一转,似笑非笑地看着墨涵,“只是……嘉有一事不明。墨司马以重伤之躯,主动请缨戍守这荒僻之地,仅是为了‘安顿’两位姑娘?黑石岗贫瘠险恶,恐非养伤安身之所吧?”
直指核心!郭嘉的试探,比曹操的阳谋更加犀利,带着洞悉人心的锐利。
墨涵心头警铃大作,面上却不动声色:“先生明鉴。安顿二位姑娘是其一。其二,此地扼守西线要道,流寇时有出没,威胁粮道。墨涵在此,既可保一方安宁,亦可为都尉西征略尽绵力。至于养伤……此地虽荒,却也清净。” 他理由充分,滴水不漏。
“清净?” 郭嘉轻笑一声,踱步到地图前,修长的手指轻轻点在颍川的位置,“只怕未必吧。颍川多名士,荀文若(荀彧)、陈长文(陈群)皆心向汉室,忧国忧民。墨司马驻守此地,莫非……是想效仿文王渭水访贤,为静姝姑娘……寻访一二忠贞之士?” 他的目光如同实质的探针,仿佛要刺穿墨涵的伪装,直指他内心拥立静姝的图谋!
静姝在内室听得真切,心脏猛地一跳,小手紧紧攥住了衣角。
墨涵背后瞬间沁出一层冷汗!郭嘉之智,果然鬼神莫测!他竟能将自己屯驻黑石岗与颍川名士、静姝身份联系起来!这份洞察力,堪称恐怖!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迎上郭嘉探究的目光,坦然道:“先生神算,墨涵佩服。静姝姑娘身世坎坷,孤苦无依。墨涵受托于董太后,自当为其长远计。颍川多贤良,若能得一二长者照拂教导,使其明事理,知进退,将来或能安稳度日,也算不负太后所托。此乃墨涵一点私心,让先生见笑了。” 他将“拥立”的野心,巧妙地转化为“托孤求学”的私心,合情合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