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残篇异兆,纹路生光
在现代考古研究所的一间实验室里,明亮的灯光洒在实验台上,台上摆放着近百片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玉简残篇。这些残篇大多呈青灰色,表面布满了岁月侵蚀的痕迹,有些地方还沾着干涸的泥土,仿佛刚从千年的沉睡中苏醒。实验室的恒温系统嗡嗡作响,维持着适宜的湿度与温度,生怕这些珍贵的文物再次受到损坏。
负责此次拼接工作的是考古学家林教授和他的团队。林教授今年六十有余,头发已有些花白,但眼神却如鹰隼般专注而坚定。他戴着一副金丝边老花镜,手指轻轻触摸着那些残篇的边缘,指尖传来的粗糙质感,让他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古人刻写文字时的力道。团队成员围在他身边,各司其职:年轻的考古队员小李拿着高倍放大镜,眉头紧锁地观察着残篇的纹路;沉稳的女队员陈曦则在笔记本电脑上记录着每一片残篇的尺寸、纹理和文字特征;经验丰富的老张则在一旁整理着已经初步分类的残篇,时不时发出一两声感慨。
“大家注意,这片残篇的边缘似乎有一些特殊的纹路,可能是拼接的关键。”林教授指着一片巴掌大小的残篇说道,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安静的实验室里格外清晰。这片残篇的边缘刻着几道扭曲的曲线,像是某种图腾,又像是文字的变体,与其他残篇上的直线断裂痕截然不同。
小李立刻凑了过来,将放大镜对准那片残篇,仔细观察起来。“林教授,我觉得这些纹路好像是某种图案的一部分,你看这里,”他指着曲线的交汇处,“这道凸起的痕迹,和旁边那片编号为37的残篇边缘的凹槽,似乎能对上!”小李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年轻的脸上满是急切的期待。
林教授点了点头,示意老张将编号37的残篇拿过来。老张小心翼翼地从托盘里取出那片残篇,轻轻放在实验台上。林教授屏住呼吸,双手微微用力,将两片残篇的边缘对齐。“咔哒”一声轻响,两片残篇竟然严丝合缝地拼在了一起,那些扭曲的曲线瞬间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凤凰尾部图案,栩栩如生。
“太好了!这是一个重大突破!”林教授激动地拍了下手,花白的胡须都微微颤抖起来。“大家打起精神,按照这个思路,从残篇的纹路和图案入手,继续拼接!”在这个小小的突破的鼓舞下,团队成员们的信心大增,实验室里的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原本压抑的紧张感被一丝兴奋所取代。
二、拼接遇阻,异声惊魂
然而,好景不长,接下来的工作变得异常艰难。随着拼接的深入,他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残篇边缘不仅没有匹配的纹路,甚至有些残篇的材质都与之前的有所不同——有的泛着淡淡的银光,有的则带着一丝诡异的黑色,仿佛被某种不明力量侵蚀过。
“林教授,这片编号52的残篇,材质和其他的不一样,而且上面的文字是反着刻的,会不会是伪造的?”陈曦拿着一片黑色残篇,脸上满是困惑。这片残篇上的文字笔画纤细,与其他残篇上雄浑的秦篆截然不同,而且文字的方向是倒置的,看起来十分怪异。
林教授接过残篇,放在鼻尖轻轻嗅了嗅,又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了片刻,摇了摇头:“不是伪造的。你看这里的包浆,是自然形成的,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至于文字倒置,可能是某种特殊的加密方式,或者是在刻写时故意为之,用来区分不同的内容。”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先把它单独放着,标记好特征,等其他残篇拼接完成后,再看看它的位置。”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转眼就到了深夜。实验室里只剩下林教授、小李和陈曦三个人,其他人都已经轮流休息去了。窗外的月光透过百叶窗,在地上投下一道道斑驳的影子,与实验台上的灯光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诡异。
突然,一阵低沉的嗡鸣声从拼接好的玉简堆中传来。起初声音很轻,像是蚊子在飞,但很快就变得越来越响,震得实验台都微微颤抖起来。“这是什么声音?”小李猛地站了起来,警惕地看向玉简堆,手中的放大镜都差点掉在地上。
林教授也皱起了眉头,他示意两人不要出声,自己则缓缓走近玉简堆。就在他距离玉简还有一米远的时候,拼接好的玉简突然发出了一道刺眼的蓝光,蓝光中,那些原本模糊的文字竟然开始闪烁起来,像是活了一样,在玉简表面游走。
“这……这是怎么回事?”陈曦吓得后退了一步,声音都有些发颤。她研究考古多年,从未见过如此诡异的现象,这些玉简仿佛拥有了生命,正在向他们展示着某种神秘的力量。
林教授的眼中却闪过一丝兴奋,他知道,这绝不是普通的文物现象,这些玉简背后,一定隐藏着更加惊人的秘密。“不要怕,”他沉声道,“这可能是玉简在感应到某种能量后产生的反应,我们仔细观察,记录下每一个细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