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哲带着意犹未重的李世民、李渊及一众心神激荡的重臣武将,离开了书声琅琅的学堂区,向着龙首原更深处,那片平日里戒备森严、外人绝难踏足的核心工坊区走去。
越往里走,气氛越发不同。巡逻的红棍更加精锐,眼神锐利,查验手续也更加严格。空气中开始弥漫着各种奇特的气味:淡淡的药香、金属的焦糊气、草木的清香、还有某种难以形容的化学制剂的味道…各种声音也交织传来:低沉有节奏的机械轰鸣、清脆的敲击声、水流冲刷声、以及隐约的人声指令。
众人心中都不由自主地绷紧了一根弦,充满了敬畏与好奇。他们知道,即将看到的,才是龙首原真正力量的源泉。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占地广阔、通风极佳的大型院落,门口挂着“龙首医馆暨中医药学堂”的木牌。
秦哲示意众人放轻脚步,隔着宽敞的玻璃窗向里望去。
只见数百名年龄不一的学徒,正襟危坐,聚精会神。讲台之上,孙思邈与针头刘(刘一手)并肩而立。
孙思邈须发皆白,仙风道骨,正指着身后一幅巨大的人体经络穴位图,讲解着针灸奥义,引经据典,深入浅出。
而针头刘则一身利落的白色短褂,手持一个奇怪的金属注射器模型和一幅画着各种微小“细菌”的图谱,用极其直白甚至粗俗的语言讲解着:“…所以伤口化脓发烧,就是他娘的这些看不见的小虫子在里面作怪!光敷草药有时候屁用没有,就得用这玩意儿,把提纯的‘青霉素’药水直接打进去,干死它们…”
一个讲传统医理,一个讲现代医学基础,两者看似格格不入,却又奇异地互补。学徒们听得如痴如醉,时而埋头疾书,时而举手发问,学习氛围之浓烈,远超太学!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看得目瞪口呆,他们从未想过医学教授竟可以如此…直观和…“粗野”有效!李世民和李渊则是满心欣慰,仿佛看到了未来大唐百姓疾病得以救治的希望。
紧接着,众人来到制衣工坊。
巨大的厂房内,整齐排列着数百台脚踏式缝纫机!五千余名女工坐在机前,手脚并用,机器发出密集而规律的“嗒嗒嗒”声。她们动作娴熟,将裁好的布片送入针下,片刻间,一件件成衣便从另一端吐出,效率之高,令人瞠目结舌!旁边还有女工负责熨烫、检验、打包。
李渊看得老眼发直,指着那飞针走线的机器,声音发颤:“这…这飞梭神针…竟如此迅捷?!一日之工,恐抵百名绣娘!”
长孙皇后若在此,必定惊叹。而长孙无忌看着这高效得可怕的场景,联想到自家产业受到的冲击,脸色微微发白。
随后是打铁工坊。未见浓烟滚滚,却感热浪逼人。巨大的水力锤机轰然起落,精准地锻打着烧红的钢坯,力道千钧,火星四溅。另一边,坩炉中铁水沸腾,正在浇铸各种农具、零件。红棍工匠们穿着皮质围裙,汗流浃背,却秩序井然。
程咬金、尉迟恭等武将看得热血沸腾,恨不得亲自上去抡两锤。
酿酒工坊里,酒鬼王(张老蔫)正指挥人蒸馏提纯,空气中美酒飘香,醇厚醉人。
物理组 & 化学组工坊(教授陈、教授黄主持)则让文官们彻底懵了。各种玻璃器皿、导管、天平、滑轮组、…教授黄一尘不染的白大褂与周围“叮当”作响的金属实验台形成鲜明对比。他们正在测试材料强度、调配溶液、记录数据,行为古怪却透着严谨。
琉璃工坊(琉璃张主持)更是梦幻,炽热的玻璃液在工匠手中如同面团,被吹拉成型,变成晶莹剔透的器皿、灯具、甚至…望远镜片!
农业组(陈老田主持)的试验田里,土豆、红薯、玉米长势惊人,还有各种嫁接、杂交的果蔬,产量品质远超常物。
机关组(机关张主持)则如同一个巨大的“玩具”工坊,水力驱动的车床、精密齿轮组、新式农具模型、房玄龄、杜如晦看得目眩神迷,仿佛看到了工部未来的蓝图。
每一处工坊,都像一记重锤,狠狠敲在参观者的心上,刷新着他们对“生产”、“制造”、“技术”的认知!
这里没有神秘的仙法,只有更高效的工具、更严谨的方法、和更…“可怕”的组织执行力!
全程,秦哲刻意绕开了某个区域——火药组的工坊。 那里守卫格外森严,无人提及,也无人敢问。大家心照不宣,那必然是龙首原最核心、最危险的禁忌之力。
走马观花一圈下来,所有唐朝顶级的精英们,都已震撼到麻木,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龙首原…已非人间之地,此乃…未来工坊之祖庭!”
长孙无忌落在队伍最后,脸色复杂地看着这一切。他看到程处默、尉迟宝琳等子弟在工坊间穿梭帮忙,熟悉自如,俨然已是其中一员。他又想到自家那些还在国子监捧着故纸堆、或在家娇生惯养的子侄…
一股巨大的失落和恐慌感攫住了他。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长孙家引以为傲的权势和门第,在这些实实在在、能创造巨大财富和力量的“新学”与“新技”面前,是多么的苍白无力!他错过了最重要的东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