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厚礼远超林清瑶的预期,一股热流猛地涌上心头,眼眶瞬间就红了。
“掌门,您屡次相助,弟子……实在不知该如何报答。”
她声音里是藏不住的哽咽,再次抬头时,眼中水光未散去,却像星光般明亮坚定。
“弟子别无所长,唯有酿酒懂一点点,日后酿得佳酿,定当第一个送到主峰,请您品鉴!”
王掌门见她情真意切,朗声大笑起来,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
“好!那老夫就静候你的佳酿了!”
告别掌门,林清瑶再次乘上纸鹤。鹤翼划破云海,朝着悟道院的方向疾驰。穿过层层缭绕的云雾,远处那座刻着“悟道院”三字的山门逐渐清晰。
门前矗立着两块古朴的青石巨碑,上面以苍劲笔法镌刻着“悟道修心,知行合一”八个大字,字迹间隐隐有灵光流转,望之令人肃然起敬。
纸鹤刚一落地,一位身着月白蓝衫的青年便已含笑迎了上来,腰间挂着“悟道院执事”令牌,语气客气的恰到好处:
“这位想必就是林清瑶师妹吧?掌门已传讯吩咐过,东院已为你备好了居所,随我来便是。”
执事师兄侧身引路,步伐轻快,指向不远处一座掩映在翠竹间的清雅小院。那院落依山傍水,环境幽静,一条铺着鹅卵石的小径蜿蜒到门前,与主路巧妙相连。
“师妹你看,那就是你的住处。出门左转步行片刻是讲经堂,往南穿过竹林就是炼武场,日后听课修行,都不用绕远路。”
林清瑶心中再次触动——
她怀中的凭证还没来得及取出,掌门竟已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了。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让她对“缘法”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自己不过是灵植峰一个普通的外门弟子,却能接连得到师长赏识提携,何其幸运!
她迅速眨去眼中的湿意,扬起一抹明朗而从容的笑:
“有劳师兄费心引路,清瑶感激不尽。”
声音清脆得像林间鸟鸣,步履也愈发沉稳。
林清瑶站在小院门前,深吸一口气——这里,是她道途的新起点,必须拿出最好的姿态。
将凭证交给师兄,待脚步声远去后,林清瑶才轻轻推开半掩的木栅栏。
院落不大,却布局精巧:
几竿翠竹斜倚着青砖院墙,风一吹,竹叶沙沙作响;一条清浅的溪流沿着院墙蜿蜒而过,水声潺潺如琴音;窗下的石台上,几丛淡紫色的灵花正含苞待放,微风过处,沁人心脾的幽香弥漫了满院。
比起灵植峰上的居所,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透着精心打理的痕迹,清雅而不失生机。
推开门,屋内陈设映入眼帘。
梨木桌椅、雕花床柜摆放得整整齐齐,一尘不染。最令她欣喜的是临窗的书案,上面竟已备齐了成套的文房四宝,端砚里还残留着新墨的清香,仿佛等她来提笔。
她从储物袋中取出顾云归所赠的两床被褥,浅青色的锦缎上绣着云纹,铺开时,熟悉的香气缓缓弥漫开来,瞬间驱散了新居的陌生感,带来了家的温暖。
一切收拾妥当,林清瑶坐在床沿。
暖阳透过竹影,在青石地上洒下斑驳的光点;耳畔是溪水欢歌,眼中是绿意摇曳。
望着这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她唇角绽开一抹甜笑,眼底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次日清晨,山间晨雾还未散尽,林清瑶已换上悟道院的弟子服,跟着昨日那位执事师兄熟悉环境。行至“传功堂”前,师兄从袖中取出一卷温润的青玉简册,递给她:
“林师妹,这是本季的课程名录,你且看看,选三门适合自己的。”
林清瑶指尖凝起一丝微弱的灵力,轻点玉简。淡蓝色的光幕瞬间展开,数十门课程出现:《高阶引气诀》、《基础符箓详解》、《丹道初探》、《阵法枢要》、《基础剑术》……
每一门都让她看得心动,看得眼花缭乱。
执事师兄在一旁温和提醒。
“院中规定,新入院弟子每季度修习三门课程为佳。修行之道贵在专精深耕,循序渐进方能根基稳固,切忌贪多求快。”
林清瑶仔细浏览,指尖在光幕上反复划过,最终选定了三门:
《功法基础》是修行的根本,就像盖房子的地基,地基不牢,再高的楼也会塌;
《灵植通识》与她所学一脉相承,既能精进灵植培育之术,日后酿酒时也能更好的把控灵材药性;
《修真六艺入门》则是她的短板,她对修真界的知识一无所知,正好借此补全知识。
选定的瞬间,光幕上三门课程亮起淡淡的金光,算是确认完成。
选课之后,林清瑶特意去了三处讲堂熟悉环境,这才发现,悟道院果然名不虚传——
负责授课的讲师,竟然清一色都是筑基期的师叔。
《功法基础》的讲堂设在一座临水的木制阁楼中,环境清幽。
授课的“明心”师叔,须发如雪,面容却红润饱满,一双眼睛清澈透亮。他坐在窗边的蒲团上,有一股令人不自觉凝神静气的威严。见到林清瑶进来,他缓缓抬眼,和蔼地点点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