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7运输机在浓雾中轰鸣。
机身剧烈颠簸。
重庆到了。
林薇的视线穿过舷窗的划痕,望向外面。
灰色的天,灰色的山,灰色的江水。
一切都笼罩在化不开的雾气里。
像一个巨大的谜团,也像一个无形的牢笼。
身旁,赵峰闭目靠着舱壁,脸色因长时间失血而呈现出一种灰败的苍白。
他背部的伤口最重。
伤口浸泡过船坞的污水,已经严重感染。
尽管在撤离的船上进行了紧急处理,但高烧一直未退。
此刻,他每一次呼吸,都会牵动背部的肌肉,带来一阵火辣辣的刺痛。
另一侧,燕子李三的左臂用夹板和绷带固定着,吊在胸前。
殉爆的气浪将他掀飞,撞断了三根肋骨。
他烦躁地挪动了一下身体,试图找到一个不那么疼的姿势。
他们都还活着。
但上海码头的那场爆炸,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无法轻易磨灭的印记。
苏曼卿递给林薇一个水壶,眼神里带着一丝不安。
林薇接过,对她微微点头,示意安心。
飞机降落在珊瑚坝机场。
跑道很短,用石块和泥土夯成。
江风裹挟着湿冷的水汽。
舱门打开。
没有鲜花。
没有掌声。
只有一队穿着黑色中山装的军统行动队,静静地站在停机坪上。
他们身后,是两辆黑色的福特轿车,和一辆闷罐军用卡车。
阵仗很大。
为首的军官,林薇认识。
军统局督查室主任,毛人凤的心腹,李志强。
时间要追溯到三年前,1937年初,林薇刚空降上海的时候。
当时,李志强是军统上海站的行动队长。
他负责清除一名与日本人勾结的航运富商。
行动计划拙劣,不仅目标逃脱,还折损了两名兄弟。
戴笠震怒,限令四十八小时内必须完成任务。
李志强束手无策。
是林薇,这个刚来的“外人”,接下了这个烂摊子。
她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查到了富商情妇的住处。
第二天晚上,她孤身一人潜入,用一根钢琴线,将富商连同他的两名日本保镖,一同吊死在了卧室的风扇上。
李志强因此被免职,调回南京坐了冷板凳。
而林薇,则凭此一战,在上海站站稳了脚跟。
梁子,从那时就结下了。
现在,李志强官复原职,还进了督查室。
他是来“欢迎”她的,也是来“审查”她的。
李志强脸上挂着程式化的笑容,眼神却冰冷。
“林组长,一路辛苦。”
他没有敬礼。
“戴老板在总部等您。”
他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
“按规定,请各位交出武器,由我们暂时保管。”
他的语气客气,却不容置疑。
赵峰的眼睛猛地睁开,右手下意识地按向腰间的M1911手枪。
李志强身后的人,手立刻摸向了枪套。
扳机保险打开的声音,清晰可闻。
气氛瞬间凝固。
“把枪给他。”
林薇开口,声音平静。
她第一个解下枪套,连同靴子里藏的匕首,一并放在李志强伸出的白手套上。
“还有发簪,林组长。”
李志强微笑着提醒。
林薇取下发簪,那里面藏着一根淬毒的钢针。
她把它也放了上去。
赵峰和燕子对视一眼,不甘地交出了武器。
李志强的手下上前,开始对他们进行搜身。
动作粗暴,毫不客气。
一名队员在检查赵峰伤口时,故意用力按了一下。
赵峰闷哼一声,额头渗出冷汗,但眼神死死地盯着对方。
“别动我们的人。”
苏曼卿忍不住开口。
李志强回头看了她一眼,像在看一件物品。
“戴老板有令。”
“林薇,单独审问。”
“苏曼卿,送往中央日报社资料室,等候审查。”
“其余伤员,送往磁器口中美合作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性隔离’。”
每一个词,都像一颗钉子,将团队钉死在不同的地方。
这是标准的分化瓦解程序。
林薇被押上第一辆福特轿车。
苏曼卿被两名女特工“陪同”着,上了第二辆。
赵峰和燕子,以及其他几名轻伤的队员,被粗暴地赶上了那辆密不透风的军用卡车。
车门在他们身后重重关上。
轿车在山城的阶梯与窄巷中穿行。
车窗外,战时首都的景象一闪而过。
防空洞的入口,像黑色的伤疤。
衣衫褴褛的难民,与军容整齐的宪兵,擦肩而过。
墙上,“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标语,被雨水冲刷得褪了色。
林薇注意到,每隔两个街口,就有一个检查站。
盘查严密,气氛肃杀。
这里是权力的中心,也是一个巨大的高压锅。
轿车最终停在了一栋毫不起眼的灰色小楼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