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振邦回到澳洲后,受到了杨家姐妹花和高美娜的热情的迎接,相处以来他们分开从来没有这么久过。
当晚,武振邦终于圆了了三宿三栖的美梦了。
第2天神清气爽的武振邦视察了自己的农场,一别三个月,当初武振邦亲自指挥种下的那片金合欢田,已经成长成为一片金黄色的花海了。
并且在这三个月的工人的努力工作下,面积已经扩大到之前的一倍有余。
这都是人类向荒漠抢地盘的累累硕果,虽然整个花海只有100多亩,可是这给辛勤劳作的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武振邦又在王雨烟的陪同下查看了滴灌工程的建造情况。
“目前帕姆泉农场已经有近千亩的土地铺设了滴灌管道。
电脑自动控制的无人值守水泵站也增加到了4个,现在还属于实验示范阶段,等滴灌技术彻底成熟的时候,铺设速度会大大的加快。
按照保守估计,未来每年使牧场的滴灌面积增加五万亩是没问题的,但作物的成活率我无法保证,毕竟那不是我的专业范畴”王雨烟耿直的介绍道。
“哈哈,王工辛苦啦,你能不能硬气点告诉我,你的工作效率取决于我的铺设速度,我能铺设多少滴灌面积你就能帮我解决多少泵站?”
王雨烟叹了口气道:
“事实上,秦总工已经开始为你设计新一代的专门用做滴灌控制的计算机了。这个保证你还是向她去要吧”
武振邦点点头,没有说话,内心却流过一股暖流。
是呀,这个跟他来自于同一个时代的女子,虽然脾气倔强,但对他在事业上的帮助的确是很多。
港岛家中的乐静怡打来电话,年前他回国内带回来的采购清单已经全部到货,存入了西贡码头的仓库,询问武振邦应该怎么处理。
武振邦没有跟乐静怡说明这批设备是给国内采购的,只是告诉她先存在那里吧。
放下电话想了想自己也有三个月没回港岛了,正好回去一趟,顺便把这些设备复制出来交给霍思中,也算是为自己这个准发小刷一波功劳吧。
回到港岛他没有回家,而是先去了西贡码头的仓库,他没有惊动仓库的管理人员,自己潜入了进去。
上千平方米的仓库里,分门别类的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工业设备,各种型号用途的车、镗、铣、刨、磨、线切割等精密机床应有尽有,还有当前比较先进的4轴数控机床。
不过都是没有装配的零件儿,一个个装在木制箱子中,并标好各自的用途。
武振邦打开其中一个查看了一下,里面还贴心的放着装配说明书。
他是对这些设备一窍不通,也不知道国内的工人老大哥们能不能装上。
但这个他就不操心了,东西都给你们买回来了,自己不会用就自己想办法吧。
武振邦大手一挥开始,成批量的复制起来,虽然他不懂这些机床的原理,但是把所有零件1:1复刻出来还是没问题的。
就像当初他在大鹅那里,也不懂驱逐舰,但是可以复制下来。
这些机床比驱逐舰可要简单太多了,批量复制都没用一个小时。
利用年前回来顺路去神户搜刮回来的各种钢材,轻轻松松的每样都复制出一套来,他打算把复制品交给国内,而这套原装产品还是扔在仓库里放着吧。
有机会就卖出去,没机会就扔在仓库里吃灰好了,也方便应付巴统的随时抽查。
没错,巴统就是这么霸道,允许进口地区,在他们那里订购的这些统购设备,他们会不定期的抽检,询问设备的去处,就是怕有些公司铤而走险,把这些对国内禁运的设备偷偷给华夏。
回到公司,武振邦第一时间给霍家打个电话,接电话的正是霍叔,听说设备已经到港兴奋的不得了。
立刻表示马上派思中,动身前往粤东省接货,武振邦欣然同意,并答应交易那天会带着霍思华去,让他们兄妹见一面。
双方约好,等霍建章那边确定了行程后就通知武振邦。
需求就是最好的动力,半小时后。霍叔的电话打了回来。
“振邦!已经定下来了,思中明天和她妈妈一起出发,三天后到粤东省”
武振邦明白,这是母亲想女儿了,借着这个机会也过来看一眼,但也仅仅是在粤东省见一面而已。
目前两地的关系,和霍家的身份,使他们不可能来港岛。
“好,那就三天后在粤东省见。”
结束通话,武振邦驱车前往港大找霍思华去了。
1959年的港大坐落在半山,是个开放式的学府,小区与市区相连没有大门也没有围墙。
不像后世的那些高等学府,为了彰显其高高在上的地位是禁止校外人员进出的。
这个半世纪前建造的学府,一片文艺复兴时期的西式建筑,在半山的浓密绿化的点缀下,显得曲径通幽,很有文气。
自从小思华入学以来,武振邦一次都没来过看她,想起这心里还有一丝丝的愧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