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系统操作简单、成本可控,不需要复杂的硬件设备,非常适合乡村文旅场景。科技公司还将免费为村里培训2-3名系统管理员,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生态环保治理技术:签约环保科技企业
为解决工坊废水处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等问题,陈曦签约了一家环保科技企业。企业带来了“小型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和“生活垃圾生物降解技术”。
小型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针对非遗工坊的废水特点设计,处理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能将漆艺工坊的废水处理至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且处理后的废水可用于农田灌溉;生活垃圾生物降解技术通过微生物菌种将有机垃圾分解为有机肥,用于绿色种植基地,实现“垃圾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
技术落地:手把手培训,确保学以致用
技术引进只是第一步,让村民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才是关键。为此,“忠犬联盟”组织了一场为期一周的“先进技术落地培训营”,邀请合作方的技术专家亲自授课,手把手指导村民操作。
工艺技术培训:匠人带头学,全员参与练
在非遗工坊的技术培训现场,高校科研团队的专家们从设备操作、材料配比、工艺参数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竹编工坊的王大姐认真学习竹材改性技术,反复练习药剂配比和浸泡时间,“以前我们的竹编篮子怕水怕虫,现在学会了这个技术,产品能用更久,肯定更受欢迎!”
漆艺工坊的阿杰跟着专家学习低温快速干燥技术,看着原本需要一周才能干燥的漆盘,两天就达到了成品标准,兴奋地说:“这个技术太实用了,不仅省时间,还省电,以后我们的产能能提升一倍!”
羌绣工坊的李阿姨们围着碎布再生纺织设备,认真学习操作方法,“以前碎布都扔了,现在能变成新布料,还能做小挂件,真是太神奇了!”专家们耐心解答大家的疑问,直到每个人都能独立操作。
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理论+实践,确保掌握要领
在农产品加工车间,农业科技企业的技术人员先进行理论讲解,再现场演示低温真空脱水、益生菌发酵的操作流程。村民们分组实践,从原料清洗、切片到设备调试、参数设置,一步步跟着学。
“脱水蔬菜的温度要控制在45℃以下,时间根据食材厚度调整,这样才能保留营养和口感。”技术人员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村民张大叔认真记录着操作要点,他种植的蔬菜产量高,以前常因滞销浪费,现在学会了脱水技术,打算批量制作脱水蔬菜,通过线上平台销售。
技术人员还教大家制作益生菌发酵饮品,从菌种活化、原料配比到发酵温度控制,都进行了详细指导。“这个饮品酸甜可口,还富含益生菌,游客肯定喜欢,我们以后可以在文旅线路上推广。”赵村长尝着刚发酵好的果蔬汁,满意地说道。
智慧文旅与环保技术培训:专人负责,全面覆盖
智慧文旅系统的培训的则针对性更强,陈曦挑选了两名年轻村民作为系统管理员,跟着科技公司的专家学习系统操作、维护和故障排查。“这个小程序太方便了,游客扫码就能预约,我们还能实时看到预订情况,提前做好准备。”管理员小杨说道。
环保技术培训现场,环保企业的专家详细讲解了废水处理设备和生活垃圾降解设备的操作方法、维护事项。赵村长组织村民轮流学习,确保每个工坊都有专人负责废水处理,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人掌握垃圾降解技术。“环保是绿色产业的底线,我们一定要把这些技术用好,保护好村里的生态环境。”赵村长说道。
初见成效:技术赋能,产业焕发新活力
一周的培训结束后,各项先进技术陆续在村里落地应用,绿色产业很快焕发出新的活力。
竹编工坊利用竹材精细化加工技术,将原本废弃的竹材边角料制成了竹纤维复合材料,开发出竹纤维餐具、竹纤维砧板等新产品,产品附加值提升了3倍;通过竹材改性技术,竹编产品的防水、防虫性能显着提升,回头客比例大幅增加。
漆艺工坊采用低温快速干燥技术后,生产效率提升了200%,订单交付周期大幅缩短;改良后的环保漆料让产品更受市场青睐,线上销量环比增长50%。
羌绣工坊通过数码绣花与手工刺绣结合技术,成功承接了一批个性化定制订单,利润率提升了40%;碎布再生纺织技术让碎布实现了全利用,每年节省原材料成本近10万元。
绿色种植基地的农产品通过低温真空脱水技术加工成干货后,年销售额增加了300万元;气调保鲜包装技术让新鲜农产品成功进入城市商超,拓宽了销售渠道。
智慧文旅系统上线后,游客预约率提升了60%,投诉率下降了80%;能耗监控模块让民宿、餐厅的水电消耗降低了25%,实现了节能降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