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哭着,对着刘备的方向,重重叩首。
一个。
两个。
三个。
额头磕在冰冷的青石板上,渗出鲜血,他却浑然不觉。
刘备看着他,只觉得心如刀割。
他知道,自己留不住了。
他可以用权势留人,可以用利益留人,却唯独不能用道义,去阻拦一个孝子,奔赴那场明知是陷阱的“母子团圆”。
因为他刘备立身之本,便是“仁义”。
他若拦了,他的人设,就崩了。
良久。
刘备松开了手,整个人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气。
他含着泪,扶起徐庶。
“先生……既心意已决,备,不敢强留。”
他从身旁侍卫腰间,拔出一柄环首刀,对着厅中一根廊柱,狠狠劈下!
“咔嚓!”一声,廊柱上现出一道深深的刀痕。
“备在此立誓!若曹操胆敢加害先生,备纵使粉身碎骨,亦要提兵北上,为先生报仇!”
次日。
新野城外,长亭。
刘备率一众将校,为徐庶送行。
冷风萧瑟,吹起漫天枯叶,像一场无声的哭泣。
关羽、张飞,这两个傲气冲天的汉子,此刻也是眼圈泛红,对着徐庶,一揖到底。
“军师,保重!”
徐庶翻身上马,不敢回头,只是猛地一夹马腹。
“驾!”
一人一骑,绝尘而去。
刘备望着那道孤独的背影,在风中越去越远,终于忍不住,泪洒衣襟。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军师,去吧!”
然而,那匹马跑出数里,却又猛地停住。
徐庶勒马回身,向着长亭的方向,遥遥大喊。
“主公!”
“庶虽将去,却不忍主公再无臂助!”
“离此地南阳三十里,卧龙岗上,有一奇人,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此人,乃当世奇才!主公若能得他,何愁天下不定!”
“庶,去了!”
说罢,他再不回头,一鞭挥下,身影很快便消失在了路的尽头。
只留下刘备,呆立在风中,反复咀嚼着那个名字。
卧龙……诸葛孔明……
……
太行山,桃源镇。
军事学院的广场上,阳光明媚。
镇上所有学堂,超过一千名六到十二岁的学童,都聚集于此。
他们穿着统一的,干净整洁的青布学袍,盘腿坐在地上,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写满了好奇。
赵沐笙站在高台之上,手中没有戒尺,也没有书本。
“今天,不讲《九章算术》,也不讲《拼音识字》。”
他的声音,通过扩音装置,清晰地传到每一个孩子的耳中。
“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刚刚发生在山外面的故事。”
他将徐庶辞别刘备,奔赴许都的故事,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讲给了这些孩子听。
没有添油加醋,只是陈述事实。
讲完,他看着台下那些懵懂的眼神,开口问道。
“你们觉得,这个叫徐庶的叔叔,做得对吗?”
孩子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很快,一个看上去最年长的,约莫十二岁的男孩,壮着胆子站了起来。
“先生,我觉得他对!书上说,百善孝为先!为了救自己的母亲,放弃官职,这是大孝子,是好人!”
他的话,立刻引起了大部分孩子的共鸣。
“对!他是好人!”
“我也要当孝子!”
赵沐笙笑了笑,不置可否。
他只是淡淡地,说出了两个字。
“愚孝。”
全场,瞬间安静了下来。
孩子们不解地看着他。
赵沐笙的目光,扫过每一个孩子。
他的声音,变得前所未有的严肃。
“记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这是我们桃源镇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做到的美德。”
“但是!”
他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拔高!
“在孝顺你们的父母之前,你们首先,是桃源镇的子民!”
“你们的家,不止是那个给你饭吃,给你衣穿的小家。你们的大家,是你们脚下这片土地,是身后那座城池,是身边每一个和你们一样,生活在这里的人!”
“是桃源镇,给了你们安全的家园,让你们不用担心被乱兵杀死!”
“是桃源镇,给了你们充足的食物,让你们不用再啃树皮,吃观音土!”
“是桃源镇,给了你们学习知识的机会,让你们的命运,不再是父辈的重复!”
“当你的小家,和我们这个大家,发生冲突的时候,记住!”
赵沐笙的声音,如同一柄重锤,狠狠砸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大家,永远,在第一位!”
这番话,彻底颠覆了数千年来,根植于这片土地的伦理纲常!
不仅是那些孩子,就连站在一旁旁听的孙芷君、周虎等人,都听得心神剧震,脑中一片轰鸣!
赵沐笙没有理会众人的震撼。
他转过身,看向一直静静地站在他身旁,同样听得有些入神的阿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