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长,手下人看不到希望,迟早会把我们卖了!”
“自古以来,这种事还少吗?”
田虎虽没读过多少书,但为人精明狠辣,听过不少评书,深知人心难测。
过去众人尊他为晋王,不过是因为他够强罢了。
田虎一旦选择退守山林,手下众人便会察觉他的怯懦与动摇。
如此一来,田虎麾下的军心必然涣散,恐慌蔓延。
逃兵潮将无法避免。
正因如此,田虎明白自己绝不能退,更不能躲!
要想扭转颓势,唯有击败周军卢俊义部,用一场胜仗重振士气,稳固根基!
否则,一切皆是虚妄!
田虎目光一沉,当即下令:“传令全军集结,本王要亲自领军,迎战周军!”
“定要将那该死的周军,歼灭于王都之外!”
他狠狠攥拳,披甲执锐,决意亲征。
如今局势,唯有亲自上阵,方有一线生机!
若坐守威胜城,只会沦为困兽,任人宰割。
主动出击,尚能掌控战局,争取转圜余地。
田虎不愧枭雄之名,生死关头,仍敢放手一搏,而非畏缩逃遁。
然而,与他处境相似的另外两方势力,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江南,两浙路临安府。
南宋小朝廷的君主——宋帝赵构,此刻满面愁容。
坏事传千里,北方战报已飞速传至江南。
南宋朝廷日夜紧盯北方动向,江北斥候更是源源不断送回消息。
就在汴梁欢庆大捷之时,南宋的探子也已火速将战报呈递御前。
“败了!金国两路主力,数十万大军,竟一败涂地!”
“金兀术声势浩大,却如此不堪一击!”
赵构为了彰显威严,特意蓄了一撇短须。
此刻,他愁眉紧锁,那撮胡须也显得凌乱滑稽。
左右心腹黄潜善与汪伯彦同样惶恐不安。
他们建立南宋朝廷,本欲划江而治,与柴皓的大周分庭抗礼,保全自身富贵。
若金国击败周军,便可趁势北伐,收复汴梁。
谁曾想,金国联合西夏、高丽举兵伐周,柴皓的新周竟如此顽强!
南宋朝廷趁机捡了个便宜!
赵构与黄潜善难得强硬一回,派兵驻扎江边,摆出策应金国攻打大周的架势。
谁知拥兵数十万的金军竟惨败,溃败之快令人咋舌!
快传旨!立即撤回江边驻军,绝不可与周军发生冲突!
柴皓大败金国,班师回朝后第一个要对付的必是朕!
他在江边立下过江者斩的军令,只要我军不过江,想必他也找不到借口先攻我朝...
赵构急声下旨,语气中透着掩饰不住的心虚。
临安行宫内,赵构撤军令下达后仍坐立不安。
他虽继承了父亲宋徽宗自私 的性子,却绝非愚钝之人。
深知仅凭撤军之举,根本平息不了大周天子柴皓的怒火。
当年赵匡胤有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如今柴皓一统北方,大败金军。
接下来必会腾出手来收拾残局。
即便主力继续伐金,只需分出一支偏师,就足以覆灭南宋!
因为南宋根本无可用之兵。
所谓军队,不过是两浙路羸弱禁军与强征壮丁拼凑而成。
江南禁军向来不堪大用。
强征壮丁既无军饷又缺训练,不过是赵构为求心安凑数罢了。
这样十余万乌合之众,面对能大破金军的周军精锐,恐怕万人周军就能令宋军倒戈!
赵构对守军战力毫无信心。
更确信柴皓必有一统天下之志。
他明白,单凭示弱根本无法打消柴皓灭宋之心。
自古天下分久必合,强者出世岂容诸国并存?
无论南宋还是东宋,待柴皓腾出手来,必遭覆灭!
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念及此,赵构低声对汪伯彦、黄潜善道:速备海船,将金银细软随时装船待命。
柴贼若举兵来犯,朕便率领精锐乘船出海,以图日后卷土重来!
赵构话说得漂亮,实则不过是让汪伯彦、黄潜善备好船只,随时准备逃命。
这位大宋天子从未将复兴江山放在心上,只贪图 尊荣,享尽富贵。如今眼见南宋朝廷气数将尽,他早已盘算妥当,要带着亲信臣子和金银财宝扬帆远遁,继续过逍遥日子。
只要不被周军擒获,赵构的荣华富贵便能长久延续。
汪伯彦与黄潜善二人与赵构蛇鼠一窝,闻言立即会意,拱手道:陛下放心,臣等必妥善安排!
与此同时,江南东路镇江府。
东宋皇帝赵楷——宋徽宗赵佶第三子,此刻亦是愁眉不展。
他与赵构不愧为同胞兄弟,行事作风如出一辙。原本想趁诸国伐周之机北上分一杯羹,甚至梦想着杀回汴梁,自诩赵宋正统。
东宋大军同样陈兵江畔,只待周军败讯传来,便命太尉辛兴宗挥师北伐。
岂料周军未败,反倒传来金国东西两路大军溃败的噩耗——东路军十五万兵马折戟幽州,连主帅都命丧黄泉;西路军三十万步骑折损过半,女真精锐几近全军覆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