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灵江流域,草木葱茏,暖风里带着草木的清香。可灵江互助社的村民们,却没有心思享受这初夏的惬意——周先生从府城的医书商那里,淘到了一本泛黄的《天灾录》,里面记载着“大疫之后,常有夏旱,旱后易生疫”的说法。看着书里的文字,陆承宇和周先生的心瞬间沉了下来。
“去年冬天刚经历寒潮,今年开春又遇瘟疫,要是夏天再闹旱灾,后续再爆发瘟疫,咱们的药材肯定不够用。”周先生把《天灾录》摊在桌上,指着上面的记载,“现在正是草木茂盛的时候,咱们必须趁着这两个月,多采些草药回来储备,不然真等灾荒来了,可就来不及了!”
陆承宇点点头,立刻召集互助社的各村村长开会。“周先生查到,夏天可能会有旱灾,之后还可能有瘟疫,咱们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储备足够的草药。”陆承宇的话刚说完,台下就炸开了锅。
“采草药?咱们好多人都不认识草药啊!采错了不仅没用,还可能中毒!”邻村的村长皱着眉说。李二狗也挠着头:“是啊,后山的草药倒是多,可哪是金银花,哪是蒲公英,我根本分不清!”
周先生赶紧说:“大家别慌!我会先教大家认识常用的草药,比如清热解毒的金银花、板蓝根,止血的艾草,润肺的甘草,都画成图,让大家记下来。另外,咱们分批次去采,我和懂草药的村民带队,确保采回来的都是能用的草药。”
林晚秋也补充道:“采回来的草药,还要晒干、储存,咱们得提前搭好晒药的架子,准备好装草药的布袋,另外,仓库也要腾出一块地方,专门放储备的草药,保持干燥通风,避免发霉。”
商量妥当,草药储备战就正式拉开了序幕。周先生连夜画了几十张草药图,上面标着草药的样子、生长的地方、功效,第二天一早就分给了互助社的各个村子。他还在集市的空地上,摆了几十种新鲜的草药,现场教大家辨认:“你们看,这是金银花,花瓣是白色和黄色的,常长在山脚下的灌木丛里;这是蒲公英,叶子边缘有锯齿,开黄色的小花,根是褐色的,全草都能入药……”
村民们围在旁边,有的拿着图对比,有的蹲下来仔细看草药的样子,有的还拿出小本子记笔记,学得格外认真。清溪村的那个染病村民,痊愈后一直在医馆跟着周先生学医术,现在也成了“小老师”,帮着周先生给大家讲解:“我之前染病,喝的汤药里就有这些草药,大家一定要记清楚,别采错了!”
认完草药,就开始分组采挖。互助社把村民分成了十组,每组十个人,由周先生、清溪村的村民和几个学的快的村民带队,分别去后山、河边、山脚下采草药。李二狗带着一组人去后山,刚到山脚就看到了一片蒲公英,他赶紧拿出草药图对比,确认没错后,就蹲下来挖:“大家小心点,别把根挖断了,蒲公英的根药效最好!”
陈老三则带着一组人去河边采芦苇根,芦苇根能清热生津,也是常用的草药。他教大家怎么挖芦苇根:“先用锄头把周围的土松一松,再用手慢慢拔,别太用力,不然会断在土里。”大家跟着学,虽然一开始经常把根挖断,但慢慢就熟练了,不一会儿就挖了满满一筐。
林晚秋则带着妇人们,在集市旁边搭晒药架。她们用木头搭起高高的架子,上面铺上干净的粗布,采回来的草药分类摊在粗布上,每天翻晒几次,确保晒干。遇到阴天,就把草药搬到暖棚里,用炉火慢慢烘干,一点都不敢耽误——草药要是晒不干,很容易发霉,就白费功夫了。
可采草药的过程,并不顺利。后山的草药多,但也危险,有不少地方长满了荆棘,还有陡峭的山坡。有一次,李二狗带着人去采金银花,走到一处陡峭的山坡,上面长着一大片金银花,他想爬上去采,脚一滑差点摔下去,幸好旁边的村民及时拉住了他。“太危险了!”李二狗擦着额头上的汗,“以后大家采草药,一定要注意安全,陡峭的地方别去,实在要去,就多找几个人拉着。”
还有一次,陈老三的组里,有个村民把一种有毒的草药当成了蒲公英,差点装到筐里,幸好被带队的清溪村村民及时发现:“你看,这不是蒲公英,蒲公英的叶子是锯齿状的,这个叶子是光滑的,而且茎上有刺,是有毒的,采回去可就麻烦了!”那个村民吓出了一身冷汗,赶紧把草药扔了,之后采草药时,更加小心了,每次都要和图对比好几遍,确认没错才敢采。
除了采挖,草药的储存也遇到了难题。刚开始,大家把晒干的草药随便装在布袋里,堆在仓库里,结果没过几天,就有几袋草药发霉了。林晚秋赶紧召集妇人们,重新整理草药:“咱们得把草药分类装,每种草药装一个布袋,布袋上写清楚草药的名字和采挖的日期,然后把仓库的窗户打开,保持通风,再在仓库里放几袋石灰,吸收潮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