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堡垒的残骸星环尚未完全稳定,如同宇宙伤疤般提醒着那场惊心动魄的规则之战。但在地球上,生命的韧性已然压倒了毁灭的痕迹。重建的工地上,新型的、融合了星灵族能量导引技术与地脉谐振原理的建筑机械高效运转;田野间,经过混沌疫苗隐性强化的作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长,呈现出健康的、微光闪烁的异彩。
东部战区基地深处,原“烛龙之眼”实验室已升级为“归环之心”,星火同盟在地球的联络与协调中枢。这里不再只有人类的忙碌身影,几具由岩核共同体远程操控的、如同移动小山般的岩石傀儡,正安静地伫立在特制的强化平台上,它们体表流淌的土黄色光芒与基地地脉能量隐隐共鸣;空气中,偶尔会闪过几缕由“流光族”投射而来的、如同极光般绚烂却无实质的能量意识体,它们正以人类无法完全理解的方式,与李瑾领导的科研团队交流着多维空间建模的经验。
陆沉站在“归环之心”的主控大厅中央,他右眼的翠绿光芒比之前稳定了些许,但左眼依旧平凡。他不再需要燃烧瞳孔来感知世界,整个混沌织网,以及初步连接的星火同盟网络,都成了他延伸的感官。他能“听”到岩核共同体在小行星带修复家园时,那沉重而坚定的“大地之歌”;能“感”到流光族在气态巨星漩涡中穿梭时,那自由而缥缈的“风行律动”。
“同盟基础通讯网络已初步搭建完成,基于‘归环协议’的底层框架,兼容性比预想的要好。”李瑾的声音带着疲惫的兴奋,她面前的全息星图上,代表着已知盟友的几个光点之间,由纤细的、不断微调的能量线条连接着,“晶语者分享的量子意识同步技术,让我们能与岩核共同体进行近乎零延迟的深层意识交流,虽然每次交流后都需要好几个小时来‘消化’他们那厚重的意念。”
赵毅接话道,他如今负责同盟在地球的防卫与外交协调:“渊海智脑发送来了它们设计的‘联合预警系统’蓝图,利用引力波异常和中微子流扰动来监测大尺度宇宙空间的秩序能量活动。安装和校准需要时间,但这能为我们争取到宝贵的预警期。”
陈涛则更关注实际产出:“根据协议框架,岩核共同体愿意用它们独有的‘引力锚定’和‘物质重组’技术,交换我们基于地脉能量的环境改造与生态恢复技术。第一批技术交换清单已经拟定,这对我们重建星球、甚至未来改造火星等星球有巨大价值。”
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地球文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吸收着来自星海的养分,并将自身独特的“混沌-平衡”之道回馈给同盟。
然而,陆沉平静的外表下,感知却延伸到了更遥远的层面。他注意到,星火同盟的网络虽然建立,但各个文明之间的连接还很浅层,更多是技术和信息的交换,缺乏更深层次的、意识与理念的融合。就像几条原本独立的溪流,刚刚汇入同一条河道,尚未真正融为一体。
同时,他体内那已融合的“种子”残留下的感应,如同最细微的弦,依然连接着那片陷入“深度静默”的秩序网络。他能感觉到那片银色海洋的死寂,但死寂之下,是一种令人不安的、如同冰封火山般的压抑。秩序文明绝非放弃了它们的“使命”,它们只是在…重新计算,积蓄力量,等待着某个契机,或者是某个漏洞。
“我们需要加深连接。”陆沉突然开口,打断了大厅内略显兴奋的讨论,“不仅仅是技术和信息的共享。我们需要理解彼此文明的灵魂,理解我们为何而战,又希望共同创造一个怎样的未来。否则,‘星火同盟’只是一个脆弱的利益集合体,无法应对秩序文明未来可能发起的、更具颠覆性的挑战。”
他的目光投向星图上,岩核共同体所在的光点。“就从我们最坚实的盟友开始。我提议,组织一次正式的使团访问,不仅仅是远程交流,而是真正的、面对面的‘握手’。”
这个提议让众人一怔。跨星际的正式外交访问?这其中的技术难度、安全保障、文化隔阂…都是巨大的挑战。
“太冒险了!”陈涛下意识反对,“你的身体状况,还有地球…”
“地球已经不再是需要我时刻守护的襁褓。”陆沉打断他,语气平和却坚定,“它有了自己的混沌织网免疫系统,有了强大的盟友。而我,作为‘归环协议’的载体之一,有责任将这份理念,更深入地传递出去。岩核共同体在之前的战斗中与我们并肩作战,他们的坚韧与直接,是建立深层信任最好的基石。”
他看向赵毅和李瑾:“我们需要一艘真正的、能够进行友好外交访问的舰船,而不是战舰。利用星灵族的知识,岩核共同体的材料科技,以及我们自身的地脉驱动技术,打造一艘‘使者号’。”
就在这时,混沌织网传来一阵轻微的、带着岩核共同体特有频率的波动。是之前一直与陆沉交流的那道厚重意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