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根蹲在田埂边,摸着松活的土壤,又捏了捏壮实的麦苗,脸涨得通红:“俺服了!乔主事,你们这法子真神!俺那老锄头,比不过你们的新耧车,比不过这草药水!”他猛地站起身,对围观的农户喊,“都别愣着了!跟着乔主事干,准没错!”
农户们爆发出欢呼声,围着双铧耧车和药罐问东问西。一个中年农户攥着乔郓的手:“乔主事,俺家三亩地全板结了,啥时候能给俺家也松松?”
“别急,”乔郓笑着道,“王姑娘联系了铁匠铺,赶制二十具双铧耧车,明天就到;苏姑娘的膏液配方写好了,家家户户都能熬,互助会还能帮着挖排灰沟,不收钱!”
晌午,马老根非要拉着团队去家里吃饭。土坯房的炕桌上,摆着炖鸡块、炒青菜、玉米饼,还有一壶自酿的高粱酒。“乔主事,俺以前固执,别往心里去,”马老根给乔郓倒酒,“这板结地困了俺们十几年,你一来就解决了,俺敬你一杯!”
乔郓接过酒杯,和他碰了碰:“是马老爹懂田,知道啥法子管用。以后莱芜的推广,还得靠你多帮衬——农户们信你,你说一句,顶我们说十句。”
苏婉正在给马老根的小孙子抹药膏——孩子在田埂上摔破了膝盖,她用苦参水消毒,再敷上止血布。“这药膏真管用,”马老根的老伴看着孙子的膝盖,“昨天还流血,今天就不红了。苏姑娘,你这手艺,比城里的大夫还好!”
王月瑶拿着一张新画的“煤区农作图谱”,铺在炕桌上:“莱芜的地适合种高粱和大豆,耐碱耐贫瘠,我在图谱上标了套种方法,高粱和大豆间隔种,大豆固氮,能帮高粱长得更好。”她指着图谱上的双铧耧车,“耧车还能改改,加个小漏斗,撒种时顺便撒煤灰肥料,一步到位。”
陈默和林砚从兖州赶来时,正赶上农户们排队领耧车零件。林砚推了推眼镜,手里拿着账本:“郓哥,双铧耧车的成本算出来了,每具四两银子,互助会补贴一两,农户只需出三两,比买老耧车还便宜。煤矿那边也同意了,按月送沉淀的煤灰,咱们收来做肥料,能省不少钱。”
陈默捻着胡须,看着试种田的麦苗,点头道:“板结地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可以和煤矿合作,搞‘煤-农互助’——他们出煤灰做肥料,咱们帮他们处理排污,双赢。莱芜的邻县博山也是煤区,情况和莱芜差不多,可以优先推广。”
傍晚,夕阳把板结地染成金红色。乔郓和团队坐在田埂上,看着农户们推着新耧车练习播种,双铧划过土地的“沙沙”声,混着孩子们的笑声,在暮色中格外悦耳。截污沟里,碱蓬和苜蓿已经冒出嫩芽,青绿色的叶片衬着黑灰色的煤灰,透着生机。
“明天我和马老爹去博山看看,”乔郓对众人道,“陈先生和林砚留在莱芜,盯着煤矿的煤灰供应和耧车推广;苏婉,你把膏液配方和防煤灰污染的法子整理成手册,教给农户;王月瑶,你带两个铁匠,指导农户修耧车,有坏的及时补。”
苏婉从药箱里拿出一个布包,递给乔郓:“里面是解灰液的浓缩版,博山的煤灰可能更浓,这个管用。还有防蚊虫的药包,煤区蚊子多,别被咬了。”
王月瑶也递过一个双铧耧车的迷你模型:“给博山的乡绅看看,这是咱们的‘招牌’,比说再多都管用。要是他们愿意推广,我就留在那教铁匠做耧车。”
乔郓接过布包和模型,指尖触到模型上光滑的枣木,心里满是踏实。远处的煤矿烟囱里,黑烟渐渐淡了——排污沟起了作用,不再是漫天乱飘。农户们的歌声传来,是改编的民谣,唱的是“双铧破坚土,草药救庄稼”。
夜色渐浓,田埂边的灯笼亮了起来。乔郓看着身边的伙伴,苏婉在整理草药手册,王月瑶在修改耧车图纸,陈默在和马老根商量推广细节,林砚在核对明天去博山的行程,赵虎在远处巡逻,身影沉稳。虽然博山的推广还需费心,但看着莱芜这片从“死土”变“活田”的土地,感受着团队的默契与农户的信任,他知道,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再难的土地,也能种出希望。
喜欢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