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杨昭的书房烛火通明。苏墨带来的物件,此刻仍静静地摆在案前。杨昭拿起那块薄片,指尖反复摩挲。这物件轻盈坚韧,表面泛着奇特的金属光泽,远非大乾目前的冶炼技术可及。边缘切割平整,不带一丝毛糙,工艺精湛。
他将薄片凑近烛火,尝试用小刀刻划,只留下浅浅的白痕。这不是寻常金银铜铁,也非百炼精钢。杨昭心下,一种久违的熟悉感浮现。这种材料特性,让他联想起前世的某些合金,或是经过特殊处理的轻质金属。
接着,他展开那张笔画怪异的卷轴。上面并非文字,而是各种复杂的线条、符号和几何图形。它们严谨排列组合,构成一幅幅精密的图样。杨昭的思绪飞快运转,将这些图形与脑海深处的知识对应。他辨认出其中一些是机械结构图,另一些则像是化学分子式,甚至还有些是电路的初步设计。这卷轴里的内容,远超大乾认知,甚至超越他前世普通人的知识储备,但其蕴含的逻辑和原理,与现代科学不谋而合。
最后,他拿起那些玻璃瓶。瓶身晶莹剔透,瓶塞严丝合缝。他拔开其中一个瓶塞,一股清冽而陌生的气味扑鼻而来。这气味并非草药的芬芳,也非寻常香料的浓郁,而是一种带着消毒意味的刺激。报告中提及,这些药剂能缓解闻所未闻的疫病。杨昭闭目,细细分辨。这气味,他前世在医院里闻到过,那是消毒酒精,或是某种抗生素的气味。
“无需风帆的巨船,对铁矿煤炭的渴望,以及这些……超乎时代的工艺与药剂。”杨昭低声自语,声音里没有惊慌,只有深沉的思考。他将所有线索串联起来,一个轮廓逐渐清晰。这些“海客”,绝非大乾周边任何一个已知国度的人。他们掌握的技术,超出这个时代认知,更像是一个已经迈入工业化门槛,甚至更高阶段的文明。这不仅仅是商贸往来,更是一场文明的试探与碰撞。
他们对大乾农学、水利、兵法表现出兴趣,分明是想摸清大乾底细。而那些闻所未闻的疫病,以及他们所持的药剂,则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武器,和随之而来的“解药”。
杨昭明白,他缔造的盛世,是建立在大乾现有生产力基础上的优化与革新。他引入的知识,是超前的,但并未脱离这个时代的承载能力。而这些“海客”带来的,则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文明体系,一种可能颠覆大乾现有秩序的力量。这份挑战,比他当年面对的家族内斗、商业竞争,甚至边境战事,都要复杂和深远。它关乎的,不再仅仅是杨氏一族兴衰,而是整个大乾的未来,甚至是这个世界未来的走向。
柳如烟一直安静地守在一旁,她看着杨昭的侧脸,烛火映照下,那张清秀的脸庞上,沉静中透着锋锐。她很少见到杨昭露出这般神情,那不是面对困境时的焦虑,而是一种全神贯注的投入,一种在复杂迷雾中寻找真相的专注。她清楚,他已将此事,视为他此生最大的挑战。
“夫君,这些……真的如此严重吗?”柳如烟轻声问,打破了书房里的寂静。
杨昭缓缓抬起头,看向她。他的声音微沉:“如烟,你可曾想过,若有一个国度,他们的船只无需风力或人手,便能日行千里;他们的武器,能轻易击穿大乾最坚固的城墙;他们所食之物,能让百亩良田的收成远不及他们一亩;他们所治之病,能让大乾医者束手无策,那将意味着什么?”
柳如烟闻言,脸色也渐渐变得苍白。她不是不通世事的女子,杨昭的话语,让她直接联想到最可怕的后果——那是碾压,是倾覆,是文明的衰落与消亡。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她轻声问,语气中透出担忧。
杨昭没有立刻回答,他将那些物件重新整理好,动作缓慢而郑重。他曾以为,他将现代智慧带到大乾,已是这片土地的“活神仙”,足以庇佑它长享盛世。可如今,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杨昭说,声音里重新恢复了平静,但那平静之下,蕴藏着不容忽视的决断。“苏墨先生已派人去沿海探查,这是第一步。我们必须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海客’。他们的科技水平究竟如何?他们的社会组织有何特点?他们此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他看向柳如烟,吩咐道:“如烟,你通知杨氏在沿海各地的商号,让他们秘密收集一切与‘海客’有关的情报,尤其是他们对何种货物表现出最大兴趣,他们的船只构造细节,他们的人员构成,以及他们与当地居民的互动方式。记住,务必隐秘,不要引起他们的警觉。”
柳如烟点头,她明白这项任务的重要性。杨氏遍布全国的商业网络,正是情报收集的最佳途径。
“我会亲自研究这些物件,并结合你收集到的情报,尽快做出判断。”杨昭又说,他的思维已然从隐居的闲散中抽离,重新进入高速运转的策略模式。“苏墨先生那里,让他不必忧虑,我已有了初步的应对之策。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更多更精准的信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