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的手指停在半空。杨昭的身体那一下轻微的颤动,并非是即将醒来的迹象,更像是一种本能的抗拒。她收回手,目光又一次落在杨昭的腰间。那里的香囊,他从不离身。
她稍作犹豫,轻柔地解下香囊。入手并无异样,触感寻常。长公主好奇地打开,一枚古朴的玉佩躺在其中。玉佩色泽温润,似乎经历了岁月洗礼。她将玉佩取出,指尖摩挲其表。
就在她指尖划过玉佩时,玉佩上,一道极细微的光芒忽然闪过,快到几乎无法捕捉。长公主心中一动。她从未见过这样的玉佩。这微光,让她想起了那枚凡铁铸就的“器”,在皇帝心口处散发出的光芒。
她将玉佩凑近杨昭的胸口。玉佩上的微光再次闪烁,这一次,它似乎亮了一些,并伴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奇异嗡鸣。长公主猛地抬首,望向杨昭。杨昭的身体再次轻微颤动。
这玉佩……难道与杨昭的秘密有关?她紧盯玉佩,又看向杨昭。一个大胆的猜测,在她心底浮现。她将玉佩紧贴在杨昭的心口。玉佩的光芒开始变得稳定,甚至,有那么一瞬,她感到杨昭的呼吸,似乎平稳了些许。
长公主的呼吸也随之屏住。她拿起玉佩,再放下,重复了几次。每一次贴近杨昭心口,那玉佩都会发出微光,杨昭的身体似乎也随之产生微妙变化。这玉佩,或许是救治杨昭的关键!
她望向榻上昏迷的杨昭,心头首次涌现出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她该如何利用这枚玉佩?它又隐藏着杨昭怎样的秘密?一个巨大的谜团,正等待她去揭开。而这谜团的答案,或许就藏在杨昭的体内,也藏在这枚古朴的玉佩之中。
长公主握紧玉佩,她感到自己的命途,似乎也因此与杨昭,与这场京城的风暴,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她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让杨昭醒来。因为,她需要他来解释这一切。她需要他来,拯救这个摇摇欲坠的大乾。
与此同时,京兆府尹和城防军统领战战兢兢地跪在皇帝面前,汇报着京城的乱象。
“陛下,东城李沐风所部,悍不畏死,似有备而来,直指富商巨贾……”京兆府尹颤声禀报。
皇帝猛地将手中的地图拍在桌案上,地图上信王府邸的绿点,在烛火下格外刺目。
“李沐风……杨昭的亲信……”皇帝的语气中,透出彻骨的寒意。
杨昭的布局,远比他想象的要深远。他不仅救了自己,更是在他昏迷前,将一个足以颠覆大乾的秘密,摊在他面前。
“立刻,秘密召集亲卫,着手清查地图上所有标注之地!”皇帝压低声音,每一个字都带着决绝。“任何人,无论身份高低,若有异动,格杀勿论!”
他要以雷霆手段,拔除这些隐藏在京城深处的毒瘤。他已经尝过“源”碎片侵蚀的痛苦,他绝不能让大乾,也陷入同样的深渊。他看向窗外,火光映照下的夜空,显得格外诡谲。一场更大的风暴,正以皇宫为中心,向整个京城,乃至整个大乾,蔓延开来。
而这场风暴的核心,正躺在偏殿的榻上,生死未卜。
偏殿内,长公主将玉佩紧贴在杨昭心口。玉佩持续发出微弱的光芒,那嗡鸣声也变得清晰。她能感到玉佩在轻微震颤,仿佛在与杨昭体内某种力量共鸣。杨昭的脸色,在玉佩的作用下,似乎不再那么苍白,呼吸也均匀了许多。
她尝试将玉佩移开,杨昭的呼吸随即变得急促,额头又开始渗出冷汗。再贴近,一切又归于平静。这玉佩,果然是关键!
长公主心中思绪翻涌。她想起了杨昭在御前献策时的自信,他对于商路的预判,对军械改良的独到见解。那些超乎常人的智慧,如今看来,或许都与他身上的秘密,与这枚玉佩有关。
她坐到床榻边,小心地将玉佩放在杨昭胸口,并用手掌轻轻按住,生怕它滑落。她的目光落在那枚凡铁铸就的“器”上,它此刻黯淡无光,静静躺在一旁。她拿起“器”,又看了看玉佩。两者之间,是否有某种联系?
正当她沉思时,偏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长公主殿下,陛下召见!”一名内侍急匆匆地禀报。
长公主眉梢微动。皇帝此刻召见,定是为了京城的乱局。她看了看昏迷中的杨昭,又看了看手中的玉佩。她必须去,但杨昭这里……
她将玉佩塞回杨昭的香囊,重新系在他的腰间。她知道,这玉佩不能离身。
“去告诉陛下,本宫稍后就到。”长公主沉声命令。
内侍领命离去。长公主又叫来几名太医,严厉地嘱咐他们寸步不离地看护杨昭,并强调若杨昭有任何差池,他们都将性命不保。太医们连连称是,心中却对这古怪的病症束手无策。
长公主走出偏殿,月色下,京城各处的火光依然醒目。喊杀声、喧哗声隐约传来,整个京城仿佛陷入了一场无形的巨大漩涡。她快步走向皇帝的寝宫,心中却一直在揣摩杨昭那句“天子计划”的深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