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返江南的路途,用了将近十日。杨昭没有赶时间,他利用这段光景,细致领会体内那股新得的“源”能,以及对【法则逆转】和【位面同化】更为透彻的认知。他盘坐在马车里,闭合双眼,感受自身与周围环境的细微相连。每一次呼吸,他都能从空气中汲取到常人无法察觉的能量,那份微薄,却让他对“源”能的持续供给,不再有一丝挂念。
【法则逆转】的高级应用,让他对“法则”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他尝试着在马车里,悄然逆转了一小块木板的“硬度法则”,使其瞬间变得柔软如泥,随即又恢复原状。这种掌控感,让他对未来对抗北方那股力量,更多了一分底气。这已不是单纯的能量冲击,而是对事物本源的干预。
李沐风在马车外骑行,他偶尔会透过车窗,瞥见杨昭沉静的脸庞。他发现,少爷虽显疲惫,但周身却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稳与深邃。那份气度,是经历过大风浪后,方能沉淀下来的。他不知杨昭在古坛深处究竟遭遇了什么,但那片枯死森林的复苏,以及杨昭归来后愈发超然的气质,都让他心中生出敬意。
苏墨则在另一辆马车中,他正整理着一路收集来的北方情报。杨昭吩咐他做的,不仅限于异族动向,还包括关于极北之地的各种民间传说、地理志异。他发现,那些看似荒诞的“天葬之渊”、“冰封古城”的传闻,在杨昭的命令下,都带上了某种隐晦的指向性。他虽不解,但杨昭的决策从未失误,他只需忠实执行。
抵达江南时,已是暮色笼罩。杨府灯火辉煌,杨老太爷得知杨昭归来,亲自带领族人等候在府邸大门。当杨昭的身影出现在马车旁时,杨老太爷那张威严的脸上,难得地浮现一丝欣慰。他走上前,轻拍杨昭的肩膀,没有多言,只是沉声嘱咐:“回来就好。家里的事,都等你回来做主。”
杨昭微微颔首,他感受到了杨老太爷话语中,那份沉甸甸的信任。这已不再是昔日那个对他失望至极,只求他平安度日的族长。现在,杨老太爷对他寄予了厚望,将家族的未来,几乎全部押在了他的身上。
家宴上,杨昭听取了管家杨福关于家族近况的汇报。杨氏的商路在柳如烟的协助下,已稳步向大乾腹地延伸。各地分号生意兴隆,新式工坊的产品供不应求。杨氏的财富积累,比他离开前又多了一倍。然而,他也敏锐地察觉到,在这些繁荣背后,仍有暗流涌动。一些老牌士族和地方豪强,对杨氏的迅速崛起感到不安,私下里多有争执。
“少爷,我们在北方边境开设的几家茶庄,最近时常遭到不明势力的滋扰。货物被劫走,伙计被打伤,损失不小。”杨福小心翼翼地报告。
杨昭的眼帘微垂。他明白,这正是他所预料的。北方那股“异常”力量,或许正通过这些世俗手段,对他进行试探或阻挠。
“不必担忧。”杨昭语气平缓,却散发着让人信服的力量,“这些小麻烦,正好可以用来试探北方的深浅。杨福,你传令下去,将所有在北方边境受损的商队损失,加倍补偿给受害者。同时,对外宣称,杨氏将加大对北方商路的投入,并向所有愿意与杨氏合作的商队,提供优惠政策和安全保障。”
杨福愣了愣,随即领命。这等于将自己暴露在明处,引人注目。但杨昭的决策,他从不质疑。
第二天,杨昭召集了李沐风、苏墨、柳如烟以及几位核心管事,在书房内召开了一场秘密会议。
“各位,杨氏的目光,不能只停留在江南。”杨昭开门见山,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我希望在未来的三年内,杨氏的商路,能够彻底覆盖大乾的北方边境,甚至深入异族聚居地。”
此言一出,书房内众人皆是一惊。李沐风和苏墨相互对视,他们知道杨昭此举必有深意。柳如烟则秀眉微蹙,她精于商道,深知北方边境的复杂与危险。
“杨昭,北方边境苦寒,商路艰难。异族彪悍,时常劫掠。而且,朝廷对边境贸易管制严格,许多物资都是禁运品。”柳如烟说出自己的担忧。
“这些我都清楚。”杨昭颔首,他走到书房中央的巨大沙盘前,指尖轻点沙盘上的北方区域,“但越是险峻,机遇也越大。北方异族并非铁板一块,他们内部也有纷争。而且,他们缺乏我大乾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物资。只要我们能提供他们所需,无论是武器、粮食、药材,甚至是生产技术,他们都会成为我们的客户。”
他看向苏墨:“苏墨,你负责收集北方所有异族的详细资料,包括他们的部落构成、首领特点、内部矛盾、主要需求,以及对大乾的态度。越详细越好。”
“遵命,少爷。”苏墨笔尖轻快,迅速记录。
“李沐风。”杨昭又看向他,“你的任务,是组建一支精锐的北方护卫队。这支队伍不仅要武艺高强,更要熟悉北方地理、风俗,甚至要学会异族语言。他们将负责杨氏商队的安保,必要时,要能够执行一些特殊任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