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昭目送长公主的马车远去,那片荒芜的农庄,如同等待被唤醒的沉睡巨兽,静静躺在眼前。他没有立即动作,而是缓步走到田埂边,蹲下身,指尖触碰泥土。土质板结,透气性差,这是长年累月粗放耕种的后果。
他轻触眉心,【家族传承系统】的【知识库】随之浮现。他快速浏览其中的农业技术模块,筛选出适用于当前季节、当前土壤,且能在短时间内见效的改良方案。系统给出的最优解,并非那些需要复杂器械或稀有材料的现代技术,而是结合了古代条件,却超越时代的精细化农耕理念。
“管事,劳烦召集所有农庄的佃户和长工。”杨昭回过身,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道。
农庄管事,一个五十多岁,皮肤黝黑的老者,名叫刘福。他打量着杨昭,眼中带着明显的疑惑。这位公子,看上去细皮嫩肉,文质彬彬,却要来指导农事?他虽得了长公主的吩咐,但心里仍旧不以为然。
“杨公子,这农活可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成的。”刘福嘴上应着,行动却慢吞吞的。
杨昭没有催促,只是淡然看他一眼。那一眼,没有丝毫压迫,却让刘福心头一凛,竟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不一会儿,数十名农庄的佃户和长工便被召集过来,他们交头接耳,脸上写满了好奇与不解。
“各位乡亲。”杨昭站在人群前,声音平和,“长公主殿下有令,此地农庄,暂由在下打理三日。三日之后,若无成效,在下自会离去。”
人群中一阵骚动,不少人露出嗤笑,窃窃私语。三日?开什么玩笑!这地都荒成这样了,三日能看出什么?
“我知道各位心中有疑。”杨昭抬手示意众人安静,面孔扫过每一个人,“但我杨昭向来只看结果。今日起,各位需听从我的吩咐,按我说的做。若有不从者,或敷衍了事者,届时自有惩处。”
他的语气虽然平静,却让那些轻视的人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
“刘管事。”杨昭看向刘福,“农庄里可有堆积的草木灰?以及牲畜粪便?”
刘福一愣,没想到杨昭一开口便是这些寻常之物。“草木灰是有的,平日里烧火做饭都有。牲畜粪便,也都堆在后头。”
“好。”杨昭点头,“今日的活计,便是将这些草木灰和粪便,按照我的吩咐,配比后均匀撒入田中。再将田地深翻一尺五,务必将泥土彻底翻开,让其透气。”
众人听了,脸色更加奇怪。草木灰和粪便,谁家不用?但如此大规模地混合配比,又深翻一尺五?这可比寻常耕地费力多了。
“杨公子,这地里本就贫瘠,如今又要深翻,岂不是把仅剩的肥力也翻没了?”一个老农忍不住发问。
杨昭耐心解释:“土地如同人身,需要休养生息,更需滋养。这草木灰能中和酸碱,粪便能增添肥力。深翻,是为了让泥土更好地吸收养分,也为种子提供更宽松的生长环境。你们可信我一次。”
老农们将信将疑,但碍于长公主的命令,也只能勉强应下。杨昭没有纸笔,直接在地上画出简单的田块划分图,标明哪些区域应如何配比,如何深翻。他亲自示范深翻的动作,力求每个细节都到位。
第一天,农庄里便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杨昭穿梭在田间,不时纠正农户们的动作,他没有丝毫公子哥的娇气,甚至亲自上手,那份认真劲儿,让不少农户对他改观。刘福更是全程跟在杨昭身后,他发现杨昭虽然对农事细节了如指掌,却不像个传统农人,其方法总带着几分新奇,叫人琢磨不透。
夜幕降临,杨昭回到长公主府为他准备的客房。他没有休息,而是继续利用【知识库】研究。他需要找到一种能在三日内展现出初步变化的作物。最终,他锁定了几种生长周期极短,且对土壤适应性强的草本植物,这些植物并非主要粮食作物,但它们的快速生长,足以证明土地的改良效果。
第二天清晨,杨昭早早来到农庄。他吩咐农户们将昨日深翻过的土地再次耙平,并按照他指定的要求,开挖新的灌溉沟渠,确保每一块田地都能得到均匀的水源。同时,他让人将提前准备好的种子分发下去。这些种子,是他昨日用系统【知识库】里的“种子活化”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处理。
当农户们看到杨昭分发的种子时,再次面露疑惑。这些种子,有些是他们从未见过的,有些则是他们认为不适合在当下种植的。
“杨公子,这眼下可不是种这些的时候啊!”有农户忍不住说。
“不必多问,照做便是。”杨昭语气平淡,却又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他亲自指导播种的深度和株距,要求精细到毫米。这让习惯了粗放播种的农户们叫苦不迭,但杨昭却丝毫没有放松要求。
李昭雪连续两日都在暗中观察着杨昭。她看到他亲力亲为,看到他指挥若定,也看到了农户们从最初的不解到逐渐顺从的变化。她不明白杨昭那些奇怪的“新法”究竟有何用意,但她能感受到,农庄里原本死气沉沉的气氛,似乎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尤其是那些被深翻过的土地,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松软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