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御史带着抄录的账册和新政券样本,离开了汝州府衙书房。他需要更多时间,消化这些颠覆他认知的东西。杨昭并未露面,只是在后院,静静喝着茶。他明白,赵彦御史此刻的心情,必然是矛盾而复杂的。他要做的,就是不断制造这种矛盾和复杂,直到那些京城的老顽固们,不得不承认,他杨昭,才是真正能改变大乾王朝的人。而这仅仅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接下来的几日,赵彦御史和他的随从们,几乎足不出户,将所有抄录的资料铺满驿馆的房间。他们不眠不休地研究,试图从中找出破绽,找出杨昭敛财或谋逆的证据。然而,无论他们如何推演,这些账目都严丝合缝,新政券的理论也自成体系,逻辑缜密得令人难以置信。
“大人,这杨昭当真了得。”一名随从放下手中的账本,面上带着难以掩饰的惊叹,“属下从未见过如此详尽的账目,每一笔进出都清清楚楚。若非亲眼所见,简直难以相信,这是人力所能做到。”
另一名随从也附和:“那新政券的理论,更是闻所未闻。以未来之利,提前聚拢民力财力,用于当下之建设。若真能成功,岂不是国库凭空多了一笔巨款?”
赵彦御史眉头紧锁,他当然看到了这些,但京城那些大人给他的命令,是找出杨昭的罪证,而不是来赞扬他的功绩。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却又说不上来。
“越是完美,便越是可疑。”赵彦御史沉声说,“本官不信,这世间真有如此滴水不漏的方案。你们再去查,查那些与杨昭有利益往来之人,查那些被他收买的官员,查他身边的亲信。定要掘地三尺,将他的底细都给我挖出来!”
他想起了京城里,那些对他耳提面命的世家大族。他们对杨昭的崛起,表现出极度的警惕与仇视。这种仇视,绝非空穴来风。
杨昭在府衙中,通过【家族传承系统】的【人才洞察】功能,对赵彦御史一行人的心理状态和行动轨迹了如指掌。他看到赵彦御史的疑惑与不甘,也感知到他们内部的细微分歧。
“苏墨,今日你随赵御史去一趟城外。”杨昭吩咐道,“带他去那些受灾最严重,如今却因水库工程而恢复生机的村庄。让那些百姓,亲自告诉他,杨氏的新政,给他们带来了什么。”
苏墨抱拳应下。他明白,杨昭这是要让赵彦御史亲身感受民心所向,用事实去冲击他固有的认知。
与此同时,杨昭也加强了自身的防卫。【数据沙盘】给出的预警,刺客的威胁如影随形。李沐风的亲卫队,日夜轮班,将府衙内外,尤其是杨昭的住处,守得如同铁桶一般。
“家主,近日城中多了不少生面孔。”李沐风向杨昭汇报,“他们行踪诡秘,似是江湖中人。属下已派人盯紧。”
杨昭点头:“嗯,不必打草惊蛇,让他们以为我们毫无防备。但要确保,他们一旦动手,便是有来无回。”
他眼中闪过一道冷光。这些京城来的宵小,以为凭着一些下三滥的手段,就能阻挠他的计划?未免太天真了。
翌日,苏墨带着赵彦御史,出城巡视。他们首先来到一处曾经被洪水淹没,颗粒无收的村庄。如今,这里已是另一番景象。田地里,村民们正忙着耕种,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水库的引水渠,将清澈的河水引入田间,滋润着每一寸土地。
一位年迈的农夫,看到苏墨,立刻迎了上来,满脸感激。
“苏先生,多亏了杨家主啊!”农夫激动地说,“我家那几亩薄田,以前年年被淹,眼看着就要饿死。是杨家主修了水库,还给我们发了新政券,让我们有工钱拿,有饭吃。现在地里能种庄稼了,日子才有了盼头!”
他拿出几张皱巴巴的新政券,小心翼翼地展示着:“这就是家主给我们的,等水库建好,这些都能换成银子,还能分红利!活了大半辈子,从没想过还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赵彦御史看着老农脸上的真挚,又环顾四周,看到处处生机,内心受到了巨大冲击。他走访了几个村庄,听到了无数类似的感激之言。这些话语,不是凭空捏造的,是发自肺腑的赞美。
“苏先生,这些百姓……他们真的相信,这新政券能兑现吗?”赵彦御史的声音有些干涩。
苏墨平静地说:“赵御史,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杨氏商会信誉卓着,家主又亲自承诺,保底回收,额外支付利息。这比任何空洞的承诺都更有力量。”
当他们回到汝州城时,夜幕已然降临。赵彦御史坐在马车里,一言不发。他原本以为,杨昭的所作所为,不过是沽名钓誉,收买人心。可如今看来,杨昭确实是真真切切地在为百姓谋福。
然而,就在马车即将抵达驿馆时,异变突生!
路旁黑暗的巷子里,忽然冲出数条黑影,手中寒光闪烁,直扑赵彦御史的马车。
“有刺客!”李沐风的亲卫队反应极快,几乎在黑影冲出的瞬间,便已拔刀相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