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力场”如同濒死巨兽的喘息,在变量之火的灼烧下剧烈波动。被重新点燃的战争赋格从缺口处喷涌而出,虽然无法立刻驱散整个力场,却像一道撕裂黑夜的闪电,为这片死寂的空域注入了不屈的活力。“共鸣之歌”文明在短暂的恐慌后,凭借着那一个被艾拉点燃的“思辨节点”作为灯塔,开始艰难地、自发地协调内部无数“声部”,尝试将个体的抵抗意志汇聚成新的、更具针对性的共鸣,去冲击那无处不在的静默枷锁。
“秩序屏障”也恢复了基础的流动性,虽然远不及最初坚韧,但至少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冰层。“守望者七号”的意念终于恢复了连贯,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静默力场’是基于‘信息熵增暂停’底层规则的局部应用。目标文明个体与‘引路者’协同产生的‘抗静默变量’,在理论上不应存在。正在进行紧急逻辑重构……数据库比对中……发现类似记录,权限等级:‘绝密’。”
艾拉无暇深究“谐律盟约”的绝密记录,她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维持变量之火与应对“采撷者”下一步行动上。她能感觉到,母舰核心那个冰冷的意志正在重新计算,那股锁定她的“存在性排除”指令愈发尖锐。
果然,“采撷者”母舰做出了应对。它停止了徒劳地试图修复“静默力场”缺口的举动,那巨大的多面体装置开始逆转运行。绝对的“静默”如同退潮般消散,但取而代之的,并非回归常态,而是一种更加诡异的现象——规则乱域。
以母舰为中心,空间的物理常数开始变得极不稳定。引力时而骤增百倍,将附近的战舰残骸瞬间压成薄片,时而又完全消失,让物体失重飘离。电磁力失效,能量传递变得混乱无序,甚至时间流速也出现了微小的、但足以让精密系统崩溃的差异。这不再是“静默”,而是将“变化”与“交互”的规则本身搅成了一锅混乱的粥,一个连“变量”都难以稳定存在的、充满恶意的混沌场。
“警告:物理规则锚定失效!舰船结构完整性正在承受不可预测应力!”“引路者”的损伤报告急速刷新。艾拉不得不将大部分算力用于实时调整星舰的护盾和结构场,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违背常理的物理攻击。她就像在惊涛骇浪中驾驶一叶孤舟,每一次颠簸都可能意味着毁灭。
“共鸣之歌”的灵能护盾在这规则乱域中更是摇摇欲坠。它们的灵能科技高度依赖于稳定的物理规则基础,此刻,护盾的能量流转变得 erratic(不稳定),结构扭曲,仿佛随时会因内部能量冲突而自我崩溃。刚刚重新连接的集体意识网络再次受到剧烈冲击,混乱的规则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思维稳定性。
“谐律盟约”的处境同样不妙。“秩序屏障”的本质是建立并维持一个局部有序的“谐律空间”,但在全局规则混乱的情况下,维持这种秩序的能耗呈指数级上升。“守望者七号”的报告带着一丝近乎“挫败”的意味:“规则乱域干扰过强,‘谐律场’稳定系数持续下降。常规防御与攻击手段在此环境下效率极低。”
就在这时,“守望者七号”的意念突然带上了一丝决绝:“星火引导者艾拉,基于当前危机态势及‘变量公约’与‘谐律盟约’之临时协作协议,申请启动‘悖论性协同’。”
“解释。”艾拉一边操控星舰规避一道突然出现的空间褶皱,一边迅速回应。
“我方将强行在‘规则乱域’中,以过载‘谐律场’发生器为代价,制造一个短暂的、超高频‘绝对谐律点’。该点内部规则将暂时恢复到宇宙基准状态,但其存在本身与外部乱域构成极端冲突,极不稳定,持续时间预计不超过0.5标准秒。其目的是为你创造一个不受干扰的、唯一的‘攻击窗口’。”
艾拉瞬间明白了这个计划的本质——用一个极致的“秩序”奇点,去冲击极致的“混乱”场域。这本身就是一种规则层面的赌博,一个短暂的、自杀性的“谐律悖论”。
“攻击目标?”艾拉问,她的变量核心已经开始推演最佳的攻击路径和方式。
“采撷者母舰,舰首规则扰乱器本体。根据模型,该装置在维持‘规则乱域’时,其自身对规则变化的抗性会降至最低。这是唯一可能摧毁它的机会。”一个精确的坐标和数据流传入“引路者”的系统。
“同意执行。”艾拉没有犹豫。这是打破僵局的唯一希望。
下一刻,“谐律盟约”的“秩序屏障”残余能量被疯狂地抽取、压缩,在其阵型前方凝聚成一个微不足道、却耀眼到无法直视的白色奇点。这个奇点出现的瞬间,周围混乱的规则如同被无形之手抚平,短暂地重现了秩序与稳定。但正如“守望者七号”所预言的,这个“绝对谐律点”与外部“规则乱域”的冲突达到了临界点,其本身结构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