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7年的秋日,阳光正好,陈朴如往常一样,在自己的修行室内静坐修行。窗棂间漏下的阳光,温柔地洒在案头那本珍贵的《九转还丹功》上,将其染成了一片温暖的琥珀色。这本书的纸张已然泛黄,边缘蜷曲得如同枯萎的荷叶,墨色也因岁月的侵蚀而褪成了浅灰,仿佛在诉说着它那漫长的岁月历程。
一、午刻启卷:发黄日记里的玄奇之章
陈朴轻轻翻开书页,翻至“换肉功”篇章时,奇异的事情发生了。字里行间突然泛起了淡淡的紫光,那光芒虽然微弱,却透着一种神秘而玄奇的气息。仔细一看,原来是千年前的某位修行者以朱砂密书的批注,在此刻特定的时辰与日光相触,竟显露出了隐晦的纹路。这些纹路犹如神秘的符文,似乎蕴含着无尽的奥秘。
陈朴的指尖缓缓拂过“月精沁腑”四字,刹那间,掌心传来一阵温热之感。他的目光落在日记的首篇,上面记载着:“子年中秋,初悟换肉之法。盖天地至精,藏于日月,月为阴精,主润万物,人禀天地之气,当以月魄养内腑,以日精固形骸。”陈朴心中一动,仔细推算之下,惊讶地发现1047年的壬子中秋,恰好与千年前的此时相对应,正是那位修行者首次尝试“月精沁腑”之期。而此刻的正午阳光,竟仿佛与千年前的月光形成了某种隐秘而又奇妙的呼应,就如同日记中所言:“午阳开经,子阴入窍,阴阳相衔,方得九转。”
陈朴的心中涌起了一股强烈的好奇与探索欲望,他深知自己或许即将触及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修行奥秘。他开始仔细研读日记中的每一个字,试图从这些古老的记载中寻找到关于“换肉功”的更多线索。
在阅读的过程中,陈朴发现日记中对于“月精沁腑”的描述十分详细,但却也充满了隐晦和深奥之处。他不禁陷入了沉思,思考着这其中的原理和实践方法。他知道,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修行之路,但也有可能让他突破当前的修行瓶颈,迈向更高的境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阳光逐渐移动,那本《九转还丹功》上的紫光也渐渐消散。但陈朴的心中却燃起了一团炽热的火焰,他决定在这个中秋之夜,按照日记中的记载,尝试进行“月精沁腑”的修行。
为了做好准备,陈朴开始整理自己的修行器具,检查周围的环境是否适宜。他在修行室内布置了一些简单的防御法阵,以防止外界的干扰和意外情况的发生。同时,他也调整了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心境逐渐平静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即将到来的修行之中。
夜幕降临,月亮缓缓升起,中秋之夜的月光格外皎洁。陈朴来到庭院中,选了一处空旷而又安静的地方,摆好了修行的姿势。他面南而坐,五心朝天,头顶百会、掌心劳宫、足心涌泉皆朝天而起,舌尖轻抵上颚,开始按照日记中的指引,观想“月华如千万银丝,自月轮中央垂落,如帘幕般笼罩全身”。
起初,陈朴并未感觉到有什么异样。但随着他的意念逐渐集中,一股微妙的变化开始在他的身体中悄然发生。他先是感觉到头皮传来一阵微微的凉意,仿佛有一丝清冽的气流轻轻拂过他的头顶。接着,眉心逐渐舒展开来,那种凉意顺着印堂穴缓缓渗入,沿着任脉下行至膻中。陈朴只觉得这股气息“如冰雪融化,顺喉入胃,凉而不寒,润而不腻”,给人一种十分舒适的感觉。
当这股意念中的月华触及胃脘时,肠胃忽然发出了轻微的“咕噜”声。这声音并非是因为饥饿或者口渴,而是仿佛久旱的土地遇到了甘霖,发出了“滋滋”的吸水声。陈朴想起日记中以朱砂批注的那句话:“胃为水谷之海,月精入胃,先化浊阴。”他开始仔细感知着胃部的变化,清晰地察觉到胃壁的蠕动频率明显加快。前日他所食用的黍米、羊肉,在这月华的浸润下,竟如同冰雪遇到暖阳一般,开始层层融化。谷气逐渐化为精微的物质,沿着脾经上输至心肺,而浊物则凝成絮状,顺着大肠向肛门沉坠。
陈朴沉浸在这种奇妙的感知之中,他感受到了身体与天地之间的一种微妙联系。月华如同一位温柔的使者,轻轻地滋润着他的六腑,将其中的浊气和杂质一点点地排出体外。他知道,这只是“月精沁腑”修行的开始,还有更多的变化和挑战在等待着他。但他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坚定,他相信只要按照日记中的指引,坚持不懈地修行,就一定能够取得突破,实现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升华。
二、中秋夜悟:月华入体的奇妙感知
(一)月魄凝丝:意念中的能量渗透
中秋月圆之夜,子时初刻(23:00),陈朴严格按照日记中的记载,面南而坐,五心朝天。他闭上双眼,舌尖轻抵上颚,将所有的杂念都抛却脑后,全身心地沉浸在观想之中。在他的意念里,月华如同千万缕银丝,从那高悬于天际的月轮中央垂落而下,宛如一层晶莹剔透的帘幕,轻柔地笼罩了他的全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