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的夜里,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梦幻的薄纱轻轻覆盖。草丛间,流萤提着它们那散发着幽微光芒的灯笼,如同灵动的精灵般轻盈飞舞,时隐时现,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院子中央,那口古老的井里浸着翠绿的西瓜,丝丝凉意透过厚重的陶瓮缓缓渗出,不知不觉间,竟悄然沾湿了案上摊开的书页。
在这充满诗意与静谧的氛围中,1043年的这一日,我如往常般翻开那本已然泛黄、满是岁月痕迹的日记。纸张因年代久远而变得脆弱,仿佛轻轻一触便会破碎,然而上面的字迹却依旧清晰可辨:“任脉统阴经,血润目方明。阴亏若失养,定睛如隔冰。”这短短几行字,如同一把神秘的钥匙,瞬间开启了我对任脉与眼部滋养关系的深入探索之门。
任脉,在中医经络学说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尊称为“阴脉之海”。它“总任一身阴经”,就如同一位仁慈的母亲,统领着人体所有的阴经,调节着全身的阴血。阴血,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眼部的滋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眼睛,被称为心灵的窗户,它的明亮与清晰,离不开充足阴血的濡养。当任脉气血调和,阴血充沛时,眼睛便能得到充分的滋养,视物清晰,眼神明亮;反之,若任脉阴亏,阴血不足,眼睛就会如同失去了水源的花朵,逐渐失去光彩,出现干涩、视物模糊等症状,即便想要定睛视物,也仿佛隔着一层冰冷的屏障,难以清晰聚焦。
基于对任脉与眼部关系的深刻理解,我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修炼法——“任脉摩腹转睛式”。首先,选择一个安静舒适、光线柔和的空间,让身心能够完全放松下来。然后,仰卧在床上,身躯自然舒展,双手轻轻放在腹部,掌心向下。开始时,双手以适中的力度,按照顺时针方向,缓缓摩腹30圈。这个过程中,要用心感受手掌与腹部皮肤的接触,感受腹部随着呼吸的起伏,以及双手带动的气血在腹部的流动。摩腹的动作要轻柔而连贯,如同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同时,眼睛也要缓慢地顺时针转动6圈。转动眼睛时,要尽量保持眼球的平稳和缓慢,仿佛在画一个完美的圆圈,感受眼部肌肉的拉伸与放松。每转动一圈,都能感觉到眼部的气血随着眼球的转动而微微涌动。完成顺时针摩腹和转睛后,再逆时针重复同样的动作。
这一修炼法的功效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从调和任脉阴血开始,摩腹的动作就像是在为任脉这条河流疏通河道,让阴血能够更加顺畅地流动。随着双手的摩挲,任脉的气血逐渐活跃起来,阴血在腹部得到调和,如同平静的湖面泛起了生机的涟漪。接着,促进气血循环至眼部。当任脉阴血调和后,就像打开了一条通往眼部的高速公路,气血在身体内部快速运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眼部。眼部得到充足的气血供应,就如同久旱的大地迎来了甘霖,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然后,补充眼周阴液。气血的滋养使得眼周的阴液得到补充,眼睛变得更加润泽,仿佛为眼睛披上了一层滋润的保护膜。最后,眼神变得温润有神。当眼周阴液充足,眼睛得到充分滋养后,眼神自然而然地变得温润而有神,不再干涩、疲惫,视物也更加清晰敏锐,仿佛能够洞察世间万物的细微之处。
为了更好地发挥“任脉摩腹转睛式”的功效,还需要配合其他辅助方法。
摩腹揉关元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它是人体元气汇聚之处,就如同一个能量的储存库,蕴含着巨大的生命能量。在摩腹的过程中,当双手经过关元穴时,可以稍微加重力度,进行揉按。揉按时,以关元穴为中心,手指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运动,动作要轻柔而有力,频率适中。每次揉按关元穴3 - 5分钟,能感觉到关元穴处微微发热,这是气血被激活的表现。通过揉按关元穴,可以进一步增强任脉的气血运行,补充人体的元气,为眼部的滋养提供更强大的能量支持。就如同为一座大厦加固了根基,使任脉输送到眼部的气血更加充沛、稳定。
“盘坐调息”也是不可或缺的辅助方法。找一个舒适的坐垫,坐在上面,双腿交叉盘起,保持脊柱挺直,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掌心向上。闭上眼睛,开始调整呼吸。先深深地吸气,让空气缓缓进入鼻腔,经过咽喉,充满整个腹部,感受腹部的膨胀;然后慢慢地呼气,将体内的浊气从鼻腔缓缓呼出,感受腹部的收缩。呼吸要尽量保持缓慢、深沉而均匀,就像平静的湖面泛起的微小涟漪,轻柔而有节奏。在调息的过程中,要排除一切杂念,让内心平静下来,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每次盘坐调息的时间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一般建议在20 - 30分钟左右。通过“盘坐调息”,可以调节人体的气息,平衡阴阳,增强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当气息顺畅,阴阳平衡时,任脉的气血运行也会更加和谐,从而更好地滋养眼部。这就如同为身体的各个器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使它们能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为眼部提供更优质的滋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