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江州,空气里浸着初夏的温软。林晓的新家早完成了简单装修,散味也散得差不多。这个周末,他专程回县城,把父母接了过来。
推开门,望着窗明几净的三居室——亮堂的地砖、新刷的白墙,林秀兰激动得手足无措,指尖轻轻蹭过地砖,又摸了摸墙沿,连脚步都放轻了,生怕碰坏什么;林建国背着手,慢悠悠在各个房间转了圈,最后停在阳台,盯着楼下刚栽的小树苗看了半天,没说话,可紧锁的眉头松了些,嘴角悄悄往上扬了扬。
“爸,妈,以后这就是咱的家了。”林晓把两把新钥匙分别塞进父母手里,“缺啥少啥,咱再添。”
安顿好父母,林晓头一件事就是带他们去商场“大采购”——对他来说只是补点生活必需品,对一辈子节俭的父母,却是实打实的“冲击”。
瞅着林晓指着台1.5匹的春兰空调,让售货员开票,林秀兰急得拉着他胳膊:“晓晓,这玩意儿多费电啊!买个电扇就中,夏天忍忍就过去了!”
“妈,现在条件不一样了,不用忍。”林晓攥了攥母亲的手,语气温和却笃定,“以后夏天不热,冬天不冷,多舒坦。”说着,他又陆续订了台联想台式电脑——既方便自己偶尔回家办公,也能让父母看看新闻、了解外头的事,还有容声冰箱、29寸的长虹大彩电,一样没落下。
看着儿子眼都不眨花出去一两万,林秀兰一边心疼钱,一边又忍不住骄傲;林建国没吭声,可等工作人员调试电视,屏幕里跳出清晰的画面时,他凑得最近,看得比谁都专注。
新家有了烟火气,林秀兰的心思立马活络起来。晚饭时,她往林晓碗里夹了块排骨,状似随口提了句:“晓晓,你看现在公司稳了、房子也有了,是不是该琢磨琢磨个人事儿?你张阿姨家外甥女,在小学当老师,人文静又懂事……”
“妈,”林晓无奈打断,“我现在事业刚起步,天天忙得脚不沾地,哪有功夫想这个。”
“事业要紧,成家也要紧啊!”林秀兰不依不饶,“对门老李家那小子,比你还小一岁,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林晓只能笑着打太极:“等忙过这阵儿再说。”可母亲的话,也确实让他心里泛起点涟漪——重生后,他所有精力都扑在搭商业版图上,感情世界几乎是空白的。苏清雪的清冷聪慧、叶依云的明媚热情,都曾在他心里留过影子,可他总没空想、也没心思去细辨那份感觉。
为了转移母亲的注意力,也为了庆祝乔迁,他提议:“妈,要不周末我请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温居,热闹热闹?”
林秀兰果然被勾走了心思,立马凑过来,兴致勃勃地琢磨菜单:“得做个鱼,年年有余!再炖个鸡汤,给孩子们补补……”
周末,“温居宴”准时开席。王硕和刘洋最先到,手里拎着水果、饮料——王硕一进门就咋咋呼呼喊:“叔叔阿姨好!晓哥,这房子也太气派了吧!”刘洋则规矩得多,恭恭敬敬问好,还递上了准备的礼物。
没多久,苏清雪、叶依云也先后到了。苏清雪带了盆雅致的兰花,举止大方,跟林建国聊起最近的时事,条理清晰、说得头头是道,连林建国都暗暗点头;叶依云拎着个大水果篮,一进门就甜甜喊“叔叔阿姨”,接着直接钻进厨房,一会儿帮林秀兰递盘子,一会儿擦灶台,嘴甜得直夸“阿姨您这菜炒得真香”,逗得林母笑得合不拢嘴。
饭桌上,气氛热闹又有点微妙。王硕和刘洋凑一块儿聊公司的技术问题,林晓偶尔插两句;苏清雪安安静静吃饭,仪态优雅,偶尔和林晓目光对上,会轻轻弯下嘴角,闪过丝极淡的笑;叶依云则活跃得很,不停给林晓父母夹菜,讲学校里的趣事,活像半个主人家。
林秀兰看着两个姑娘——一个稳重识大体,一个活泼讨喜,都是如花似玉的模样,眼睛都快不够用了,恨不得儿子能分身。
林晓在中间周旋,心里清楚感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苏清雪像深谷里的幽兰,得静下心慢慢品;叶依云则像夏日的向日葵,浑身是活力。他隐约能察觉,和她们之间那点若有若无的牵引,似乎都合得上阅读器说的“深度情感连接”。
饭后,林晓先开车送苏清雪回家。车上,苏清雪望着窗外掠过的灯影,声音轻了点:“你妈妈人很好,特别热情。”
“她就是操心的事儿多。”林晓笑了笑。
“有人操心,是福气。”苏清雪语气里藏着丝难察的落寞,没再往下说。
送完苏清雪,林晓折回去接叶依云。叶依云坐进副驾,兴奋得眼睛亮晶晶:“林晓,你们家氛围真好!我好久没吃过这么有家味儿的饭了!”
“喜欢就常来。”林晓随口应道。
“真的吗?”叶依云眼睛瞬间亮了,可立马又低下头,手指绞着衣角,声音细弱:“我会不会……太打扰你们了?”
把所有人都送回家,林晓独自驾车往回走。夜深了,路上静悄悄的,他清晰感觉到——今晚和苏清雪、叶依云的相处格外妥帖,脑海里的阅读器突然弹出一行行提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