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夏,昆仑山脉东麓,原本人迹罕至的原始山谷,如今已焕然一新。
古朴与现代在此处交织。依山而建的银灰色建筑群线条流畅,反射着天光,其表面偶尔流转过细微的符文光泽,显示着它们并非凡物。而点缀其间的亭台楼阁、悬空栈道,又保留了浓郁的东方修真韵味。山谷中央,巨大的广场以白玉石铺就,中央矗立着一座尚未揭幕的石碑,被红色的绸布覆盖,隐隐散发出令人心静的灵能波动。
这里,便是“火种学院”。
今日,是学院正式揭牌成立的日子。
没有过于喧嚣的庆典,没有各国政要的冗长致辞。到场观礼的,除了龙夏高层几位核心人物,便是来自全球各大区、各大残存宗门以及顶尖科研机构的代表。他们衣着各异,有的身着笔挺的军装或西装,有的则是一袭古朴的长袍,佩戴着宗门徽记,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块红布覆盖的石碑,以及石碑旁那个穿着简洁深色制服的年轻人身上——林砚。
“……灵潮起伏,文明存续,非一人一派之力可及。”林砚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个人的耳中,带着一种经历过生死考验后的平静与力量,“旧日的藩篱需被打破,未来的道路需共同探索。‘火种学院’,旨在汇聚全球英才,融修真之玄妙,纳科学之理性,铸人文之精神,为吾辈文明,保存、培育、壮大希望之火种!”
他没有使用任何扩音设备,声音却仿佛与周围的山川灵气共鸣,带着一种直抵人心的穿透力。
“在此,我宣布,‘火种学院’,正式成立!”
话音落下,林砚抬手虚引。覆盖石碑的红绸无声滑落,露出下方黝黑的碑身。碑上没有任何繁复的花纹,只有四个以指力刻入、蕴含着独特道韵的大字——文明薪火。
字迹并非林砚所留,而是由数位在书法与修真上皆有极高造诣的老者合力完成,其中融入了林砚对“火种”理念的理解。仅仅是注视着这四个字,便让人感到心神宁静,思绪清明,仿佛能触摸到一种跨越时空的传承之重。
掌声响起,不算热烈,却足够郑重。所有人都明白,这座学院的建立,意义远超过一座普通的学府。它是在新纪元背景下,全球力量整合、文明发展路线探索的一个缩影,一个试点。
揭牌仪式后,便是更为重要的环节——学院首次核心筹备会议。
会议室内,气氛远不如外面广场那般和谐。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着二十余人,代表了学院筹建的主要支持方和未来的教学骨干。林砚坐在主位,韩青作为特聘科技顾问坐在他左侧,右侧则是一位来自龙夏科学院、德高望重的老院士。
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学院未来的教学重点上。
“我以为,学院的根基,绝不能偏离‘修真’二字!”发言的是一位身穿藏青色道袍的老者,须发皆白,目光锐利,他是原昆仑墟的外门长老,如今代表传统修真势力加入学院的司马嵩。他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灵气复苏乃是天地赐予的机遇,虽经波折,浓度有所下降,但修行之路绝不能废弛!学院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在低灵环境下,修炼体系的延续、创新与突破!否则,我等与旧时代的凡俗学府有何区别?何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需要个体伟力的挑战?”
他的观点得到了在场近一半人的颔首,尤其是那些来自宗门或具有深厚修真背景的成员。在他们看来,个人力量的提升,才是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根本。
“司马长老此言差矣!”立刻有人反驳。发言者是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精干的中年男子,名叫赵启明,曾是某顶尖大学的物理系主任,后转入灵能工程领域,成就斐然。“正是因为灵气环境不再支持过去那种爆发式增长,我们才更应该将重心转向发展不依赖高浓度灵气的科技文明!符文逻辑、灵能材料、低耗法器、乃至基于新物理规律的深空航行技术……这些才是确保文明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存续和发展的基石!将过多资源投入前途未卜的修炼体系,是本末倒置!”
支持赵启明观点的,多为科学界出身或倾向于技术路线的人士。他们坚信,可控、可复制、可普及的技术,远比依赖天赋和机缘的修炼更可靠。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迅速白热化。
“没有强大的修行者,如何驾驭你们制造的那些复杂法器?如何深入险地获取资源?难道指望机器人去对抗未知的星空威胁吗?”
“笑话!个体的力量终有极限!唯有科技才能带来整体的跃升!看看广寒科技推出的民生法器,它们稳定了社会!再看看我们正在研发的‘巡天’探测舰,它们将为我们窥探深空!这是几个顶尖修行者能做到的吗?”
“目光短浅!若无高阶修行者延寿、驻颜,如何保证知识和技术的长久传承?难道指望脆弱的肉体凡胎在动辄以百年计的项目中不出差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