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前哨站授予的“有限权限”,具体体现为一枚样式简洁、泛着冷光的银色腕带。它不仅是身份标识,更是接入基地内部局域网、访问特定区域和数据库的钥匙。
当陈末和王桐的实战测试评估(特别是陈末那手出人意料的“规则干扰”)报告呈递上去后,这枚腕带的权限等级被悄然提升了一级。用技术官赵启明私下兴奋地跑来告知的话说:“老林(林指挥官)拍板了,给你们开了‘绿色通道’!基地图书馆的大部分区域,还有非核心的技术档案库,你们都可以去了!”
这对于陈末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他迫切需要系统性的知识,来验证和补充自己从“灵犀”碎片和情报系统中获得的、那些零散而晦涩的信息。
基地图书馆并非传统意义上藏书如山的殿宇,而是一个充满未来感的巨大信息中心。穹顶之下,无数光缆如同神经束般延伸,连接着一排排沉浸式阅读终端和实体资料查询台。空气中弥漫着臭氧和机器运行的微弱低鸣,偶尔有全息投影在空中展开,显示着复杂的结构图或数据流。这里安静得只剩下手指划过光屏和细微的机器运转声,仿佛一座知识的圣殿,也是旧时代文明最后的墓碑。
王桐对这里兴趣缺缺,在他看来,这些冰冷的数据和文字,远不如实际操练武器来得实在。他更愿意去训练场熟悉龙魂提供的制式装备,或者拉着基地里相熟的老兵切磋、吹牛,以此收集零散的情报。用他的话说:“这里闷得鸟都下不出蛋,陈哥,你自己逛吧,我去搞点‘田野调查’。”
陈末乐得清静。他独自一人,如同潜入深海的勘探者,开始了在信息海洋中的搜寻。
他首先调阅了龙魂内部整理的《全球重大“雾融”事件记录(加密摘要)》。巨大的时间轴和事件分布图在眼前展开,红色的标记点如同恶性的癌细胞,遍布整个蓝星。一些关键节点的描述,与他之前的经历和推测相互印证:
“初始之日”的全球性迷雾爆发。
多个超大型城市在首轮“雾潮”中沦陷,通讯断绝。
早期军事抵抗的失败记录,重点标注了常规武器对高浓度迷雾区及规则诡异体的无效性。
“天赋觉醒者”的首次大规模出现记录,以及初步的能力分类体系建立。
“世界锚点”理论的提出与部分验证(信息等级较高,部分内容模糊处理)。
其中,关于“锚点”的部分,虽然语焉不详,但提到了几个疑似地点,并标注其具有“稳定周边规则”、“影响迷雾浓度梯度”的特性。这与他获得的那根“避雷针”遗物的效果,以及“灵犀”文明留下的信息高度吻合。
“果然,龙魂早已注意到了‘锚点’的存在,并且在进行研究。”陈末心中暗道,“但他们似乎更侧重于‘锚点’的稳定和利用,对于其更深层的意义,比如两个世界融合的机制,以及‘灵犀’文明扮演的角色,了解可能并不比我多多少。”
接下来,他重点查询了关于“上古文明”和“灵犀”的相关档案。
这方面的记录就稀少得多,大多是基于对全球各地发现的、具有非现代科技特征遗迹的推测性报告。龙魂内部似乎对此也存在争议,主流观点倾向于认为那是某个史前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遗泽,毁于某种未知的大灾变。
只有一份标着【绝密(部分解密)】的档案,提到了在西北某处遗迹发现的石刻符号,经破译,反复出现一个类似“倾听”、“共鸣”、“心之壁垒”含义的词语组合,研究者将其暂命名为“心壁文明”。
“心壁……”陈末默念着这个称呼,眉头微蹙。这与“灵犀”的称谓不同,但内核似乎有相通之处——都与心灵、意识、信息传递相关。是翻译差异?还是不同分支?
他尝试用腕带权限,输入“灵犀”进行检索。
【权限不足。该关键词涉及更高密级,请联系管理员。】
冰冷的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腕带连接了他的神经感应)。
权限还是不够。陈末并不气馁,这反而证实了“灵犀”这个词的重要性。
他将注意力转向了技术档案库,特别是关于通讯和能量领域。赵启明之前遇到的非线性衰减问题,让他意识到,龙魂在试图恢复和维持旧有科技体系时,正面临规则层面的根本性挑战。而这些挑战的解决方案,或许就藏在“灵犀”文明留下的知识碎片中。
他调阅了大量的信号处理、能量传输、以及迷雾环境下通讯异常的案例分析报告。这些报告枯燥、艰涩,充满了复杂的公式和图表,但对于拥有【绝对推演】能力的陈末而言,却如同最甜美的养料。他高速吸收、理解、整合着这些知识,脑海中原本零散的、关于规则扰动的认知,开始逐渐形成更清晰的脉络。
就在他沉浸于对一套老旧卫星通讯协议的抗干扰分析时,腕带连接的内部网络,一条低优先级的、自动滚动的实时监测日志,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