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整顿父亲的弊政,稍有悔恨,但无大过错。
含义: 在整顿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或情况复杂,可能会犯一些错误,带来暂时的悔恨(小有悔)。但只要动机纯正,方向正确,就不会造成大的过错(无大咎)。象征改革难免有波折,需包容试错。
九三故事:
春耕时节,有匡部族的田野间一派繁忙景象。匡行走在田埂上,看着农夫们弯腰插秧的身影,心中涌起一丝欣慰。经过前期的整顿,部族确实有了新气象,但他知道,最根本的土地问题尚未解决。
首领请看。胥伯指着远处一片荒芜的田地,这里原本是平民的耕地,如今却被贵族圈占,成了私人猎场。
匡眉头紧锁。土地问题,是父亲在位时留下的最大积弊之一。贵族们倚仗权势,肆意侵占平民土地,导致大量农户流离失所。
必须彻底清查田产,还地于民!匡下定决心。
回到宫中,他立即召集大臣商议田产清查事宜。
此事关系重大,需从长计议。一位老臣劝谏道,贵族们势力盘根错节,贸然行动恐生变乱。
但匡改革心切:正义不容拖延。明日就成立清查司,由胥伯主持,三个月内完成全部清查!
胥伯面露难色:首领,三个月时间恐怕太紧。田产记录混乱,许多地契真伪难辨...
正因为混乱,才要快刀斩乱麻。匡打断道,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给百姓一个交代。
清查工作迅速展开。胥伯带领官员们日夜忙碌,翻阅堆积如山的竹简,实地丈量土地。然而,正如胥伯所料,由于时间仓促,许多证据未能仔细核实。
这日,一位名叫仲渊的中等贵族求见。他捧着一卷地契,满脸委屈:首领明鉴,胥伯大人将我家的祖传耕地判给了平民,这实在是冤枉啊!
匡接过地契细看,上面确实盖着官印,日期也是数十年前的。
胥伯办案向来公正,怎会出错?匡不以为意,你且回去,待我核实。
仲渊叩首泣诉:首领,这片土地是我家三代赖以生存的根本啊!
匡见他情真意切,心中掠过一丝疑虑,但想到清查工作进展顺利,便没有深究。
不料,三日后,变故突生。
清晨,宫门外聚集了数十名贵族,为首的就是仲渊。他们跪在宫门前,高举血书,哭声震天。
请首领为我们做主啊!
清查司冤枉好人,夺我家产!
匡闻讯赶到宫门,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贵族们衣衫褴褛,有的甚至披麻戴孝,状极悲惨。
这是怎么回事?匡厉声问道。
胥伯匆匆赶来,脸色苍白:首领,臣...臣可能判错了几桩案子。
原来,在清查仲渊家的田产时,由于年代久远,地契真伪难辨,胥伯急于完成任务,便依据几个平民的证词,将土地判归了平民。类似的情况还有好几起。
你...你怎能如此草率!匡又惊又怒。
就在这时,更坏的消息传来:被错判土地的贵族们联合起来,拒绝缴纳赋税,还煽动家丁与官府对抗。部族北境,已经发生了小规模冲突。
匡只觉得一阵眩晕。他本意是要为民请命,却因操之过急,酿成了新的纷争。
当晚,匡独自在殿中沉思。烛火摇曳,映照着他焦虑的面容。他想起白日里仲渊那双含泪的眼睛,想起贵族们悲愤的呼喊,心中涌起深深的悔意。
我太急了...他喃喃自语,为了速度,牺牲了公正。
这时,胥伯求见。老臣跪在地上,老泪纵横:老臣办事不力,请首领治罪!
匡扶起胥伯,长叹一声:错不在你,在我。是我急于求成,才导致今日之局。
他想起蛊卦九三爻辞: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改革路上,难免会有失误,重要的是如何面对。
次日,匡做出一件让所有人震惊的事:他下令暂停所有田产清查工作,并宣布将在祭天台举行公审大会,亲自重新审理有争议的案件。
消息传出,举族哗然。
首领这是要认错?平民们忧心忡忡。
看来我们赢了!贵族们欢欣鼓舞。
公审大会当日,祭天台下人山人海。匡端坐高台,胥伯和各位大臣分坐两侧。台下,原告、被告分列两旁,围观的百姓挤得水泄不通。
第一个审理的,就是仲渊家的案子。
匡命人将双方的地契、证物一一陈列,又传唤了相关证人。经过仔细比对和询问,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仲渊家的地契确实是真品,但由于年代久远,边界标识模糊,导致胥伯误判。
胥伯,你可知错?匡沉声问道。
胥伯跪地叩首:老臣知错。
匡又转向那几个作伪证的平民:你们为何要诬告?
平民们吓得浑身发抖:是...是有人唆使,说只要作证,就能分到土地...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
匡站起身,目光扫过全场:今日之事,错在本王。本王急于求成,未能严格审查,致使清白者蒙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